最牛的医学论文“连环抄袭门”惊醒谁?


最牛的医学论文“连环抄袭门”惊醒谁?(赵秀峰/原创)近日,两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举报称,发表在《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7年第13卷第6期的《刮宫术后宫腔粘连185例分析》一文,遭到16个单位25人的6轮抄袭,形成了一起“连环抄袭案”。抄袭事件屡有发生,皆为表现为一次性的抄袭或者改头换面;而被称之为“连环抄袭案”的情况,何况还出现在医疗领域,的确还较为罕见!不免让人心生疑虑,而且有些后怕,我们的教育制度和学术研究到底怎么了?医学研究尚且如此,医疗领域的混乱可想而知。说真的:没有知识可以通过学习获得,而学术道德的沦丧比知识的贫乏更为可怕!
过去为了一纸文凭,不惜造假制假,欺世盗名;而今出现的“史上最牛的连环抄袭门”事件,就一篇讨论“宫腔粘连”论文,就遭遇了16个单位25人的6轮连环抄袭,给神圣的学术界又猛击一掌!抄袭者不学无术,难道也能混过编辑的火眼金睛?一个抄袭者可以骗人一时,难道历经六轮的连环抄袭还不能被发现;那我们的知识存量和学术眼界就太低了!一篇发表于上世纪90年代的论文,10多年来被不同的医生反复抄袭,表明了此篇学术论文还是有一定的生命力和学术价值的,否则,为什么会引发那么多人趋之若鹜呢?
我为何写这篇博文?的确是因为自身遭遇与此十分相似而为之。在我的亲身经历中,既有过编辑直接在我的作者署名后增加一两个人的事,也有过他人间接抄袭的行为发生,而在前年(2008年)所遇到的那位局长大人的全文抄袭的剽窃行为,更加令我大吃一惊!我于2000年在《世界有色金属》杂志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在八年后竟然被当地的一位副局长来了个“顺手牵羊”、全文照搬,堂而皇之地登上了当地城市转型论坛的大会交流,不仅如此,还得寸进尺地在期刊上堂而皇之地发表!如此官德,尚真不知人间有羞耻二字!每谈及此事,不禁义愤填膺、怒火中烧!不管是理性的法律人,还是我们普通百姓,谁都知道通过法律途径的诉讼成本的高低和收益大小的权衡,我仅此通过对方道歉而草草了事!
文章乃千古大事,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学术造假的真正根源,在于学术道德的缺失、法律法规的健全和监督机制的完善!医学论文写作,绝非儿戏,涉及生命攸关之大事,“连环抄袭门”事件警醒的,不仅仅是直接相关的教师、编辑和专业技术人员本人,而且呼唤法律法规的健全和道德力量的约束,使学术作假、造假无机可乘、无计可施,毫无藏身之地,还原学术领域的神圣地位和干干净净的良好环境!这才是我们所期望的学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