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灯夜下重读《三国演义》,给我印象颇为深刻的乃《孙权谕吕蒙读书》章节。吕蒙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名将,原本是个粗人,后经孙权的开导和勉励发奋读书,终成国家栋梁之材;在三国鼎立的这一战略格局的形成过程中,为孙吴政权的巩固与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对策和建议。
作为一国之主的孙权,可谓政务繁多,日理万机,但他仍不忘抓部属的学习,此事发人深省。当初,吕蒙也认为自己“多务难学”。孙权则劝解道:“卿言多务,孰若孤?”意思说你事务繁忙,难道比我还忙吗?劝谕吕蒙要提高对学习的认识,有针对性地选择《孙子》、 《六韬》、 《左传》、 《国语》及三史等书籍“急读”。孙权还对吕蒙的天赋给予肯定和评价,用鼓励之言激发和调动吕蒙的学习积极性。吕蒙在听取孙权的教诲后日夜苦读,终成智勇双全的高级将领。
掩卷沉思,笔者感慨良多。当下在学习上个人能做到“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就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了,别说上级抓下属的学习了,哪里还能有孙权谕吕蒙读书的那种循循善诱、苦口婆心“劝学”、 “督学”的精神呢?应该说,领导抓下属的理论学习,这是一种职责所在,是对下属的一种政治关心。不认真抓下属理论、业务学习是不尽职,抓不好更是一种失职。
现代人抓学习普遍存在薄情寡义、浅尝辄止等不良现象。面对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目眩神迷,心浮气躁,疲于应酬,忙于应付,那里还有时间学习?只能对学习“敬而远之”,坐不住,也学不进。古时吕蒙读书,学有所长,术有所攻,终成大器。而处在这个知识更新飞速的时代,信息高度发达,更要知难而进,博学精思,废寝忘食,苦读不辍,永不懈怠,这样就一定能够像昔日“吴下阿蒙”一样,令人“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