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信、行——企业文化传播三境界


当今社会,任何企业要想做大做强,都必须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虽然很多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上投入不少人力物力,但很多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效果并不那么明显,要么是做表面文章,要么是有心无力。很多企业的企业文化手册、形象识别系统(CIS)、传播网络等企业文化载体都已经建立起来,但却成了摆设,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播,或者传播效果不明显,以致企业文化建设没有真正实现“落地”。
一般来说,企业文化建设分为四个阶段(诊断、塑造、传播、评估),在这四个阶段中,企业文化的传播是最为重要。笔者根据几年的企业文化建设实践和理论的积淀,总结出企业文化传播的三境界——知、信、行。
 
第一境界:知
 
企业文化体系形成之后,只有全方位地进行传播和宣传,才能起到“导向、凝聚、约束、激励、辨识、辐射、稳定”的作用。
一是利用各种会议进行宣贯,企业老板尤其要以身作则,利用各种会议传播本企业的文化理念,以身作则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带头传播和践行本企业的企业文化。例如海尔CEO张瑞敏、蒙牛总裁刘根生只要有机会,就宣传本公司的企业文化,扩大企业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企业文化传播只有循环往复,有始无终,才能开花结果。
二是利用企业文化网络宣传企业文化。要充分利用内刊、网站、广播站、社团等载体,用文字、声音、图片、标语等方式传播企业文化,使广大员工置身于企业文化氛围中,时时刻刻感受企业文化,让这些理念、故事、行为规范入眼、入耳、入脑、入心。
三是利用庆典、仪式以及活动宣传企业文化。就像一句谚语说过的“我听到的会忘记,我看到的能记住,我做过的才真正明白。”员工只有在参与中才能更深刻的理解企业文化的精髓。企业要利用中秋、元旦、尾牙晚会以及周年庆典、生日活动、户外活动等,把企业文化融入这些活动中,让广大员工切身感受公司企业文化的强大影响。通过宣传,传播、引导,达成共识,让越来越多的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中,形成“人人知晓、人人传播、人人践行”的企业文化氛围。
 
第二境界:信
 
企业文化建设要想成功,还要让员工相信,也就是认同。认同的本质是价值观相融,价值观决定“本性”。唯有建立在价值观相近上的认同,才是持续且难以改变的,才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追随。要让员工相信、信赖、认同企业文化,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提炼企业文化理念要真实。在提炼企业文化的理念的时候,要从企业历史和现状出发,从企业一直传颂的企业文化故事出发,继承传统优秀文化,摈弃现实问题文化,研究未来前瞻文化,借鉴标杆先进文化,进行归纳提炼,而不是玩文字游戏,或者胡编乱造。脱离企业实际的理念很难让员工认同。
二是通过培训,培养认同感。企业在新员工入职培训的时候,尤其是企业文化培训的时候,就要系统地向员工灌输企业价值观,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培训的方式很多,如企业家的演讲——杰克·韦尔奇在任期间的工作重心之一,就是巡回于GE总部及遍布世界各地的分支机构,进行价值观方面的演讲。这取得了非凡的效果,不仅使GE成为全球最受尊敬的企业之一,也为自己赢得了“世界头号经理人”的殊荣。此外,还可以搞专题教育、拓展训练及一系列相关活动,但讲故事是其中最有效的方式之一。通过把企业价值理念故事化及故事理念化,并配合有效宣传,对培养员工的认同感会起到极好的效果。
三是企业显性文化要占据绝对优势。每个企业都会存在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优秀文化和问题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之中,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显性文化成为企业的主流,优秀文化得到传承,问题文化要果断地抛弃。用制度和行为规范,让老员工言传身教,传播企业提倡的优秀文化,让新员工理解、认同、融入公司的文化氛围中,成为一名坚定的企业文化信奉者、追随者和传播者。
 
第三境界:行
 
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企业成员知道并做到即行为的一致性,并将这种一致性转变为组织基因,来保证企业发展的持久性。一句话,企业文化建设是否卓有成效,体现在企业成员的日常行为和习惯之中。
企业成员要把企业文化融入工作之中,落实到日常工作中,按照企业的日常行为规范,恪尽职守,才能落实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就像拔河一样,一个团队的所有队员,只有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向同一个方向努力,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
企业文化传播要尽量营造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形成一个磁场,让所有进入企业的员工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认同企业的价值理念,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在举手投足之间体现本企业的文化。通过相互之间的影响,制止不符合的行为和规范,发扬本企业的优秀企业文化传统。
举一个例子,美国强生公司得知有人服用含氰化物的泰诺药片中毒死亡后,立即召集中高层领导开会,由于大家价值观相同,迅速达成共识,做出决策,立即调查此事,并花巨资召回相关药品。原本一场“灭顶之灾”竟然奇迹般的为强生迎来了更高的声誉,这归功于强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优秀的企业文化。
世界500强为何优于普通企业,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断为企业文化注入活力。在这些企业中,企业成员的价值观和行为趋同,精诚团结,同心同德,向着公司的愿景去努力,使企业长盛不衰,企业文化生生不息,永远充满活力。( 张安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