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杯具”到“母老虎”,谁让“公仆”变“公敌”?
大河网3月30日报道 64岁农妇不满镇政府征地补偿,拒绝丈量土地。农妇的儿子说,镇委副书记说母亲是“母老虎”,母亲回骂了一句,当场被几名工作人员带走,至今未归。他们去派出所询问,获知母亲已被拘留了。记者前去采访镇委副书记时,被骂下楼;采访因严重受阻被迫中断。(大河网3月30日)
河南睢县“杯具门”的事件刚刚告以段落,却又发生新郑辛店镇镇委副书记的“母老虎门”事件。同样的权力蛮横、同样的“拘留”手段之下,网络似乎再也没有了那种全场哗然的冲动,我们也少了一些口诛笔伐的激情。几多的无奈,一声的叹息:基层官员咋就这般的乱?!
其实,基层官员乱像丛生的状况也并非河南所独有,各地离谱的事件几乎都和基层官员有关。也正是因为如此,老百姓对这些小官们的评价极低,甚至有人骂他们是“吃人饭不拉人屎”、“钱比爹亲”等等。于是,在对民声的粗暴压制中、在无视法律的公权暴力中,政府公信力下降甚至出现“官民的对立”也就成为了必然。
谁在败坏政府的名声?谁让人民公仆变成了“人民公敌”? 学者认为,法令的滥用是政府公信力遭受质疑的主要原因;而一些基层官员职业素质低下,则是造成“官民的对立”的根源。事实确实如此,基层政府及其官员对民众的影响是最大最直接的,也是老百姓最在乎的。而民众对党风建设、官员队伍建设、政府工作质量的评价,主要就是来自身边的信息,对政府的信用,也主要是从能够接触了解到的基层政府来获取。因而层政府官员的素质低、形象差、服务态度不好,也就成为了群众心中最大的痛伤,既而成为了政府的名声的败坏者。
有人说,中国的老百姓普遍具有一种“仇官”心态,并且说是一种病。对于此说笔者甚是反对,也曾撰文《中国老百姓究竟是仇官还是仇腐?》予以反驳。试想,设若我们身边的的官员都是正直的,设若没有一些官员的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没有一些官员的为非作歹、鱼肉百姓,没有一些官员的骄奢淫逸、荒诞不羁的话,人民群众会对官员产生仇恨的心理吗?俗话说,打铁还须自身硬。从“杯具门” 事件到“母老虎门”事件,我们的“公仆”都演绎了一些什么样的龌龊?又岂能不引发民众的不满?
这些年,政府招公务员要求都很高,说是要将社会最优秀的人才吸纳到基层的干部队伍中来。但就目前的基层官员来看,这些公务员的素质还是极其低下的。人民网去年4月24日在《官场“新八股”面面观》的文章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名县级市的市委副书记在与一名“小姐”鬼混时,电视上正好在播放他的严肃讲话,他号召广大干部搞好“三讲”,做到拒腐蚀,永不沾。“小姐”夸他,他竟然说他的话是糊弄洋鬼子的,他和“小姐”做的事情,才是在享受人生。——中央政策是科学合理的,两会精神是积极而向前的,“关注民生”是深入民心的,但为何到地方各级政府来执行时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呢?基层干部的工作,离中央要求、离民众要求的差距还很大,这就是造成“杯具门” 、“母老虎门”等等事件的根源所在。
要使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从严治党、从严治国。治党、治国就要治吏,治吏就应该从基层官员抓起。因为,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需要他们去执行,他们的形象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他们的威信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威信。所以,基层官员之乱,小则霍乱百姓,大则亡党亡国。——谁在败坏政府的名声?谁让“人民公仆”成为了“人民公敌”?这是一个我们必须面对并且必须严肃思考的问题!!!
(李吉明2010年3月30日于河南新乡邮箱:[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