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同志为什么要反复讲这两句话呢,这不能不引起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
胡锦涛主席为什么一再要求企业“抓住机遇,积极作为”?中国企业要把握和调控国内形势,因势利导全球化潮流,首先就要正确认识世界大势。而在具体把握时势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或者说细节,就是要把握时机和机遇。在分析当前世界金融危机时,不少专家学者对“危机”一词搞了拆字游戏,要求从世界性“危”难的挑战中寻找“机”遇。这种态度才是积极的,值得倡导的!在当前的危机中,想完全规避风险是不可能的,只有勇于在国际大潮中奋力拼搏,才有可能把危机转变为机遇,跟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正如孙子兵法所说:“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从解放思想的发展观点看,一个国家的比较优势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通过人们的能动努力不断提高和坚强的。在遇到危机局面时,要善于从未来发展的眼光看趋势,注重开发自身的潜力和利用潜在的机会。譬如,在实体经济中,美国汽车行业危机重重,但是,却为节约能源的日本小排量汽车的扩大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机遇。我国的汽车产业应当从日美对比中吸取经验教训!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国际产业调整重组良机,适时引进技术,吸引人才,整合资源,扩大市场。也许这就是胡锦涛主席一再要求抓住机遇,积极作为的良苦用心吧!
胡锦涛主席为什么一再要求企业“注意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在趋利避害、因势利导全球化潮流方面,党中央历来强调必须深刻认识国内大局和国际大局、内政和外交的紧密联系,坚持内外兼顾的方针,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同样要坚持内外兼顾的原则,利用好两个市场!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抢占某些先机,关键的一点在于能不能发挥好我们自己的优势抓住机遇加快我国发展,就必须有自己的比较优势的基础条件。一定要更加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因势利导,趋利避害,主动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密切关注世界经济形式变化,制定和实施正确的涉外经济方针政策,在更大范围,更广阔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在全面分析世界市场规律,积极鼓励企业“走出去”是国家的一项重大发展战略,同时要确保对外投资安全。
“抓住机遇,积极作为”是鼓励企业解放思想,充分抓住经济危机中蕴含的机遇机会,迈开大步积极主动拓展外部市场,争占国际市场份额;“注意趋利避害,防范风险”是要求企业认真分析世界经济形势和经济规律,在国际市场开拓和参与国际竞争中,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既要发展,又要谨慎而为,确保国家资产和国民财富保值增值,壮大我国企业的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胡锦涛主席的两句话要求,可见是具有深远考虑的!希望我们的企业家认真思考,积极作为,为推动中国企业的更大发展积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