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裁波音,中国面临两难


       日前,美国国会正式批准了美国政府的对台军售。这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中国政府此前对外宣称的要对此次涉及对台军售的美国企业实施制裁的言论将有可能转变为现实。

       军事专家宋晓军认为,不要以为波音真能给中国送来什么核心技术,中国人应该开始抵制美货了,在艰苦环境下成长更快,没有美国技术我们自己干。

国防大学教授张召忠希望能够通过制裁“让美国以失去640亿美元的代价去反制这64亿美元交易,只有这样才能让美国有所顾忌,因为波音也是美国身上的肉。

张召忠同时也强调说,即便是制裁,也不能够太偏激,要权衡利弊,制裁的地方是对方的软肋,并且要对中国影响比较小。对于中国政府而言,这恰恰是一大难点。

波音在中国投资巨大,事实上波音是中国航空工业最大的海外客户。其从中国的采购金额大大高于业内其它任何公司。

20世纪80年代以来,波音从中国购买了价值超过15亿美元的航空硬件。这一数字在未来数年还将增长一倍以上。波音在中国的采购目录中则布满了中国企业:陕西宝钛集团为波音生产钛锭及钛金属薄板;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是波音787方向舵的唯一供应商;哈飞航空工业有限公司为波音787提供翼身整流罩面板。上海飞机制造厂提供波音新一代737水平安定面;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提供波音787垂直尾翼前缘和波音新一代737尾段部件;西安飞机工业集团生产波音737垂直尾翼等。

如今,5700多架飞行在世界各地的波音飞机上使用了中国制造的零部件和组件。

更有业内人士报料称,大部分本土航工企业如西飞、上飞、沈飞等主要相当部分收入均来源于为波音、空客配套零部件。相比发动机等核心部件,本土企业加工的零部件技术含量均不高。

我们完全有理由担心,一旦贸然对波音实施制裁,显然同时也伤害了作为波音供应商的中国本土企业的利益。因为零部件找谁做都是做,不一定非得找中国企业。这样做很可能损害国内航空工业企业利益。

而目前为止,除了波音,中国民航企业的客户只有空客,中国自己的大飞机最早也得2014年面世,而且无论是质量、规模都无法得到保证。而和所有别的行业都一样,民用飞机制造领域空客一家独大很有可能造成空客的漫天要价,并削弱中国以具有竞争力的价格采购设备的能力,最终损害民航企业的利益。

制裁是把双刃剑,杀敌一万,自损三千。因此,很有可能,中国对波音实施真正意义上制裁的可能性并不大,充其量是少买几架波音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