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说来,投资者的投资收益是其购买价格的函数,你买得越高,你可能获得的收益率往往就越低;不管投资者多么的小心谨慎,都无法保证自己从来不犯错误,而在投资领域,往往一次不经意的错误都可能会是致命的。因此,投资者一定要恪守安全边际原则。也就是说,不管那股票有多么的来劲都绝对不高买,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控制住犯错的后果。
要想获取长期高回报的收益,一定要保证你的购买价格要足够 便宜。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新闻媒体经常有这类的报道)很多风险投资商或股权投资人在购买潜在公司的股权时,其入股价格往往在3-5倍市盈率,甚至更低。但当股权流通到一级市场时(即股票公开发行时的发行价),卖给普通投资人就变成了30-50倍,甚至更高,创业板不是有发行时的市盈率就已经过眼云烟100倍了吗?如果等到二级市场买入,那么,普通投资人花的价格更多的时候可能已经高达80-100倍。很明显,对比之下,最先入股的机构投资者获得的收益最大。而在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如果仍然要买入的话,那他简直就是在干傻事。显然,从一般角度而言,收益率是市盈率的倒数。买入的市盈率越高,往往意味着收益率越低。除非你认为目前公司价格严重低估,否则,你没有任何必要用更高的市盈率来二级市场购买股票。当然,我们并不否定在二级市场的投资机会,但这种投资机会往往更多的是来自熊市阶段。所以,格雷厄姆认为,牛市才是普通投资者亏钱的主要原因。因为繁荣的牛市看起来是最吸引人的时候,但往往股价也数倍于熊市阶段,因此,购买牛市阶段的股票,投资者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
投资者对股票价格一定要斤斤计较,要像普通的家庭主妇在超市购物那样,件件都要精打细算,而千万不能像贵妇人买化妆品那样,只买最贵的。现实当中却刚好相反,很多投资者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购买大件还是小件,无一不是反复的对比,计价还价,投其所好以求得最好的价格,但一到了证券市场上,往往却像是换了一个人,在购买股票时,数以万计的资金常常只是在一念之间就做出了决定。
真正重大的损失总是在投资者忘了问“多少钱”之后,高增长不等同于高盈利。对于一只上涨的股票,其风险是在不断的增加而不是不断降低,相反,对于一只下跌的股票,其风险是在不断的降低减少而不是不断的增加。
对股票价格的斤斤计较,不是说当股价被低估的时候还要延迟买入。更为确切的说法是,我们要在详知公司内在价值的时候,学会货比三家,想方设法购买物美价廉的公司,而不是随意买卖股票。所以,购买性价比最高的股票的最好办法往往是逆势而为。当多数人退出市场时,当很多人闭口不谈股票之时,才是较好的买入时机。对于一个投资者来说,投资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杜绝盲从心理,保持独立判断能力和个人勇气。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买入心仪的股票,这份勇气和决心绝不是常人能有的,优秀的投资人往往具有非凡的勇气和淡定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