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不长,架构搭好了,商品资料一一录入上传,这才发现,敢情商品详情这么麻烦。首先每种商品都得拍照,这就是个大麻烦,相信做过网店都有同感。如果不是摄影爱好者,你怎么知道用太阳灯还是用普通三基色灯,怎么知道幕布什么材质好,相机的白平衡怎么调,ISO多少合适?别小看这些问题,不懂的后果就是拍出来的商品相当难看,一点卖相都没有。学习了相关知识后(其实就是在网上搜索摄像知识),从淘宝上拍了一组影视灯和小型商品摄影棚,同时DIY了一些道具,算是最基本的器材都有了。别说,照片质量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虽然不能跟专业的比,但也说得过去了。然后是资料描述,每类商品都有各自的特点,必须做到精通才知道怎样描述才能吸引买家的注意。至于联系供货商,招聘人手,等等吧,不用说了,各自有各自的麻烦。
等做到这时,又开始了迷茫。到底同城B2C怎样操作,没有现成的案例可供参考。是该将商品做到大而全,还是做成小而精,团队有了剧烈的争议。大有大的好处,买家来了一看先有一个好印象,觉得商品琳琅满目种类丰富,看着看着就没准有什么东西是他喜欢的。小有小的妙处,一样或者几样商品可以做的非常专业,同时员工培训工作也较为简单。到底选用哪种模式,伴随着争吵,通过买家的反应来看,渐渐统一了认识,还是做大做全比较好,因为很多没有接触过网购的人,认为网店就是跟逛商场一样,得什么都有才行,而且据观察,这样的大有人在,人数上远远超出了有网购经验的人群。
大而全模式伴随着就是巨大的工作量以及无休无止的加班。每天都要出去联系供货商,拿到商品以后,连夜拍照,第二天早上赶紧把商品还给对方,以免影响人家的生意。自家的货还好一点,不用急于这么拼命的赶工。但自营的商品多了,对资金的需求量又急剧上升。按照这行业的古老传说,网店都是零库存轻公司,外加不用自己的资金。做起来才知道,根本就不存在这种事情,对于同城网店来说,买家都喜欢上面去看看商品,反正离着也不远,可以亲身摸摸材质感受一下质量,来了一般都不好意思空着手回去,没准下次还介绍俩人过来。如果不让上门,这才显得可疑,会被认为是骗子,更别说你等着我从上家发了货再给你送去这种话。别觉得可笑,实际上从来没有在网上买过东西的人,一般都有这种心理,他们会拿传统商场的概念来看待网店。
等到货源都安排好了,人员也基本到位,下面该考虑怎样推广了。我走到了这个阶段,还没有正常开始推。但是我想,既然是同城概念,那么做广告联盟一类的推广,意义就不是很大了,就算推广到了阿尔泰山口地区,人家会万里迢迢往你的同城网店买东西吗?还是跟本地网站做做链接、本地论坛做一些广告来的实际。当然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做一些传统的地面推广,比如报刊、广播、电视,或者在住宅区做广告,效果更好,那就得量力而行了。
做到现在,虽然还没有正式上线运行,只是在测试阶段,但是问题和经验都有了一些,我写出来供大家参考一下:
一、为什么要做同城B2C。在一线城市,大的网络商城市场占有率让同城网购无法生存,且淘宝一类的C2C也占据了更大的市场,只有在二、三线城市才有可能做同城的。同时,不做不知道,网购人群还是个小众,大部分人已经认知了网购但是没用亲自体验过。这时,如果有个网店能送货上门货到付款,免除了繁杂的网络支付流程,也不存在诈骗的忧虑,你的网店还是有机会得到这部分人认可的。而且算算小账,淘宝的确便宜,但是加上运费和购物风险,最终往往比同城网店成本要高。何况还能提供大B2C和C2C无法提供的周到服务,能否成功,这都是很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