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谈个税:少些“植入广告”和“娘娘腔”


“植入式广告”是指:把产品及其服务具有代表性的视听品牌符号融入影视或舞台产品中的一种广告方式,给观众留下相当的印象,以达到营销目的。最常见植入方式有以下一些:台词表述;特写镜头;扮演角色;场景提供。春晚所植入的广告就是在当下的具体体现。“两会”的召开,本来是国家的一件大事,但部分“代表”将自己和所在的企业和机构“植入”所谈论的个税改革议案中,并借此对媒体发表言论。“疑似”者有: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格力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董明珠;人社部副部长杨志明……

小沈阳因春晚而一炮走红,他的台词人们能记得的不多,但他的“娘娘腔”家喻户晓。“娘娘腔”顾名思义是——他本来就是个男的,结果说了几句不男不女,甚至于偏重于女性的腔调。作为观众的体会是:刚听到这个声音,感觉很新奇,但连续听,全身会起鸡皮疙瘩的。但最终的结果证实,不论你是否反感,这种腔调被观众记住了。

     “两会”正在召开,个别代表要求对个税改革的呼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我认为,这其中也不乏个别人用这种“娘娘腔”来谈改革。这其中有人像在拍卖市场喊价,谁喊的扣除数高,谁就是明星,受到的关注度就高。其目的只是为了吸引公众的眼球,而不是真正的让百姓受益。对此我只能说:这项改革非常复杂,是牵一发、动全身的事情。这其中,公民纳税意识的提高;税务执法环境、力度的加强;低成本的征收等等很多因素都需要考虑。关于个人所得税的减征,我个人表示赞同,但不能因为一时政策和经济形式的需要而走弯路。为了保证税制改革在我国的顺利进行,以下两点是需要关注的:一是,个人所得税的发展是一个全民税种,不能因为提高扣除额度,而让申报的人变得越来越少,公民的纳税申报意识需要的是加强而不是削弱;二是,个人所得税改革最终的方向是家庭综合制,定额扣除只是一个过渡,否则在公司、家庭、个人三者就会出现所得税的税负不公平。

      所以我的观点是:可按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一定幅度直接减征,而不是提高扣除额。减征幅度可按应纳税额的30%—50%掌握,减征时间可从2010年的一个时间段开始。

以下这则消息,提请关心个税改革的“代表”们关注。据香港大公报报道:“香港税务局公布2008年度十大“打工皇帝”排行榜,排首位的超级“打工皇帝”单是缴纳薪俸税已达七千一百万港元,较上年度升9%,是三年来最高金额,若按标准税率计算,其年薪估计高逾四亿七千三百万港元,时薪接近十九万港元,相当于一般打工仔月薪的十九倍。”通过以上报道,“代表”们是否可以这样认为:

p纳税光荣,是这些“打工皇帝”的想法,所以他们愿意被曝光。

p此数字是官方公布,它是以税单上的数字说话,相对于所谓的富豪排行榜来说,既具有权威性,又具有真实性。

p国内即有自称是“打工皇帝”的人,也有自称是拿高薪的人。但我从来没有看过这些所谓的富人敢把税单拿出来晒一晒,用数字说话比用嘴巴说话更真实。

p税务机关,公布国内缴纳个人所得税前一百名的人员名单。这样做,即可以让纳税者感到光荣,受到追捧。同时又提醒那些在百姓心中比榜单中赚钱还多的人,需要重新调整一下你所申报的纳税数字。

p中国有一句话叫做:“吹牛不用上税”。这句话显然不能与时俱进,现在可以改成“先上税、后吹牛”。百姓会追捧那些用税单来“吹牛”的精英们。

现在社会上对个税的起征点传说很多,意见也不一致。但是不论调整到多少,都没有科学的依据,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最终的发展方向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家庭所得税。我认为,再出现这种调高征税点的争论是越少越好。我国目前的个人所得税实行的是分类所得税制度,工薪所得的费用扣除并没有考虑纳税人家庭负担等情况,对收入来源单一的工薪阶层来讲,显然不太合理,应尽快将分类所得税制改为分类综合所得税制,在扣除方面要考虑纳税人家庭负担、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以及个人的住房贷款、医疗支出等因素。治本才是最关键的,现在没有实行家庭式的个人所得税征收方式,是由于很多配套工作正在进行中,但是,对于利国利民、扩大内需都有好处的事,是很快就会来到的。

 

我的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