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电子书(一)卖书的生意还能做多久


2010/04/11 - By 数位之墙 - 关键字/标签:搜索引擎 手机 宽带 电子书 Google Web 2.0


》高阶工作机会《 - 年薪100万台币及15万人民币以上的工作
HR 主管(Manager/Sr. Manager) 硬件设计主任 SMT 制程技术经/副理 OEM业务主管(Manager/Director) PC 软件经理 CNC PM 品保经理 软件管控评量主任工程师(主任工程师/技术经理) 更多

 

◎供过于求的内容

 

「内容为王」这句话喊了十多年,我们总希望它是对的,但伴随著网 际网络的发展,这句话好像变得越来越不真实。尤其是对传统内容经 营者来说,买报纸买音乐CD的人少了,随著

宽带

日渐普及,可能连买 或租电影 DVD的人也少了,甚至连看电视的时间也少了。

 

一个人的时间只有24小时,而现代人花在传统的内容载体上时间越来 越少,盯著某一种屏幕(电脑或

手机

等)的时间越来越长。互联网 这个背后的推手,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具有经济效益的内容输送管道, 它让其他形式的内容载体与发布管道相较之下都显得笨重。

 

报业第一个受冲击,接下来是音乐行业。并不是大家不看新闻而是不 买报纸;并不是大家不听音乐而是不买CD。但是当大家转向互联网 后,对于付费取得这些内容的意愿并不高。苹果的付费音乐商城虽然 人气火爆,但营业额远远无法让整个音乐行业回到十年前的黄金年代。

 

供过于求导致价格下跌,是经济学上的必然。以前,因为内容传送的 管道效益不章,内容的供给速度得到控制,所以内容具有市场价格( 想一下不管是书籍还是音乐CD的生产与配送过程)现在,内容在网际 网络上流动的速度超级高效,供应的效率超过了需求所以价格下跌。

 

互联网带来的是一个内容过剩的时代。网上的内容是无限的,无限 量的内容供应将导致内容的市场价格无限下跌。最终的商业模式,必 然要走向内容免费,依靠广告营利。对内容经营者来说谁都不希望看 到那一天,然而十年来我们隐约感觉这件事情就要成真。

 

◎阅读的管道发生变化

 

以报业的萧条当作例子,报纸所生产的内容生命周期很短,昨天的新 闻到今天就没价值了,这种内容本身的付费价值就不高。而且所有的 报纸都上了网,那真的是叫做新闻供过于求。供过于求的事情是不可 能收钱的。只是现在的报纸已经不可能不上网了,不上网更没人看。

 

出版业似乎是比较慢受到影响的行业。然而,相信现代人看书的机率 也大大的下降了。「买本书来看」这样的念头,相当大程度已经被「 上网搜一下」所取代。阅读人口的数量或许没有改变,但是阅读的管 道已经发生变化。

 

大英百科全书本身是个可怜的例子。15年前,当家用电脑开始配备了 光盘机以后,几张光盘所容纳的资料能取代整套百科全书。之后再加 上声光兼具的多媒体效果,允许用户反馈的互动功能,大英百科全 书的销售第一次遭到挑战。

 

互联网出现后,搜索引擎功能日趋强大。我们相信现在的孩子要查 资料都不是翻百科全书了,都是上搜索引擎。从

Web 2.0

风潮以降, 集合众人之力编纂的维基百科,给了这个巨人最后一击重拳--真的 没必要买百科全书了--维基百科上的资料全面而且更新实时。

 

当然,从

搜索引擎

搜来的零星资料往往必须要花很大的力气自己拼凑 成完整的知识,与整理完整有叙事结构的书籍不能相比。以手指翻阅 纸张的舒适感,没有电脑屏幕阅读过久会产生的疲倦感,而且还能随 身携带,这些都是书籍的优点。只是,这些优点还能撑多久?

 

◎卖书的生意还能做多久

 

从亚马逊的Kindle一直到苹果的iPad都在告诉我们,上述的纸本书籍 优点都能被取代。

电子书

阅读器的火爆,到底是不是最终极的在为出 版行业敲下丧钟?苹果的iTunes音乐商城确实是在贩售音乐,然而一 般人的iPod里面储存的大部分是免费音乐。

 

这些跟内容的版权保护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互联网让出版的门 槛降低,夸张的说,任何一个博客作者都在做网上出版。文字内容 供过于求,我们多看一些博客文章,看书的时间就减少。电子书价 格将会跌到一个程度,不是因为少砍了树,而是因为供过于求。

 

电子书,这个由亚马逊Kindle搅动一池春水,苹果iPad再掀狂潮的市 场肯定是红火的,他燃起出版商的希望更引起相关行业的重组。但是 在我们谈论电子书市场之前,这些大背景是需要被考虑的。内容,终 究会走向免费并依靠广告营利。

 

Google

想把已经过了版权保护期的书籍扫描后免费放上网际网络上, 在旁边放广告,就是类似想法。出版商以及作者并不一定能接受这样 的事情,事实上,这种公版书籍养活非常多出版社,不少出版社每年 就把这些公版书籍重新包装再出版,低成本的赚钱。

 

Google此举当然遭惹众怒,即使是拿了没有版权问题的书放上网,因 为挡了人家财路,计画也一直无法顺利推行。然而,趋势终究是挡不 住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内容过剩的年代里,书籍的市场价格终将不断 的贬值直到免费,我们不知道卖书这个生意还能做多久。

(文: 【嘉丰资本】投资合夥人黄绍麟 |

数位之墙

针对本文发表意见


上一篇:全新的移动互联网

■ 历史上的今天

 

漫谈电子书(一)卖书的生意还能做多久 - 2010/04/11

谈中国电子商务(二)即将出现的购物比价引擎 - 2009/04/19

谈中国电子商务(一)08年是电子商务元年 - 2009/04/12

中国3G迷雾(三)低端用户为王 - 2007/04/15

中国互联网大预言(七)Web 2.0 经济体 - 2006/04/16

第三代网络营销:搜索引擎营销(上) - 2005/04/17

卖苹果的学问:科技营销的经典案例 - 2005/04/10

网络搜索史,与竞价排名广告 - 2004/04/18

3C卖场何以缺手断脚(二)无法再银货两讫 - 2004/04/11

3G来了(五)可视电话的杀手应用是内容服务 - 2003/04/13

家中的第二台电脑 - 2002/04/14

明日报,资讯人,与104招聘网站 - 2001/04/15


黄绍麟,原名黄彦达,1998年 4月创立数位之墙,以观察科技趋势为终身职。曾任台湾新浪网网站总监,3G威宝电信营销经理 ,51.com总裁助理暨新闻发言人。目前担任51.com战略顾问及PayEasy大陆市场顾问,并于著名天使投资嘉丰资本担任投资合夥人,专事投资科技初创企业。


个人.家庭.数字化 - 数位之墙

欲引用本站图文,请先取得授权。本站保留一切权利 ©Copyright 2008, DigitalW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uestion ? Please mail to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