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制作二
布展后的现场之四
展览现场之二
金锋作品
1、作品题目:《忏悔书》
2、作品类型:装置
3、作品材料:大理石刻字
4、作品尺寸: 110m²
5、作品描述:从网络下载贪官检讨书约25000字刻于黑色大理石上,大理石每块为60×60cm,根据展厅结构,大理石铺满展厅地面。在展厅中,有一块类似黑板一样的大理石(280×160cm),上面刻有从百度知道下载而来的“怎样写检讨书”的格式。
关于我的作品《忏悔书》
4月17日,我的新作《忏悔书》在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展出了。这件作品的思路来源于北大06年自主招生考试的作文试题——贪官检讨:让学生站在贪官的立场上写一篇600-700字检讨书(http://news.sina.com.cn/e/2006-01-09/11218814325.shtml),这在当年是引起争议的网络新闻。争议的关键是,如何让一个没有贪官经历的学生能写出有血有肉的“检讨书”来?我觉得这是一个值得玩味的话题。由于展览做在北大,我想把这个话题在北大做一个延伸。
在Google与百度中搜索“贪官检讨书”,或是“贪官忏悔书”,很容易找到相关的文字。这样我根据展厅大小下载了大约25000个字,并碑文化地刻在了黑色的大理石上。在“百度知道”,我下载了检讨书的“三段论”写法,其实百度中有许多“怎样写检讨书”的范例,我选择的是既技巧又简明扼要的写法。作品几乎都是用文字在呈现。
我一直觉得关于灵魂的思考如何进入作品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忏悔书》给了我尝试这种可能的契机。在我们的生活中,灵魂的确是离我们非常遥远的东西,我们很难与之对话。所以,在中国,所谓的忏悔或检讨大都是形式主义的,只有在极端被动的情形下,我们才惠顾自我的心灵,它不是自觉与自省的,它是外力“胁迫”的结果。我们的成长经历中,几乎都有过写检讨的历史,我们的记忆史中都曾经有过这样的痕迹。我在猜测,假如大量碑文化的文字集中呈现在展厅中,观众都在“低头”看文字的时候,这会是一种怎样的现场氛围呢?可以说,这个思路是非常吸引我去行动的。
《忏悔书》依然沿用了我近几年在问题现场中来转换作品的创作方式,由于博物馆建筑的布展限制,我无法在墙面上继续实施其他的想法。所以,这件作品还将会继续做下去。有人说,我只是在一个“事实”上做“事实”本身,没有超越“事实”。我觉得这没有关系,我越来越觉得,艺术的功能是有限的,但当它成为我反思工具的时候,艺术才活在我的思想之中,才成为我话语表达方式的途径之一。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