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降价不降,政策再将何去何从?


    近期,关于政府抑制楼价的新政是各界尤为关心的新闻,尤其是业内人士,毕竟关乎生计的问题。新政的力度如何?客观的说挺“狠”的。如果“严格”执行到位的话,基本上以目前的情况来说是不用卖楼了。

为此也曾跟家里人争论了一番,他们的意见是楼价确实是太高了,全市均价都超过了2万/平方米,很多人都买不起楼,不降下来怎么行?

    我的看法却保留反对意见,主要的观点是:

一.香港接近80%的人买不起楼,为什么香港的楼价还这么高?

二.以现实情况来看买不起楼的人,即使是房价下调到1万/平方米也买不起楼,毕竟在二手楼市场这个价位左右的房子还是大有存在的。当然又要豪宅又要便宜当然是不可能存在的。我相信在即使是在任何一个发达的国家里也绝对没有人人能买得起楼的情况。这就是市场经济,也是一个激烈竞争的市场。

    这点也符合20/80的定律,也就是说20%的人在市场经济中起着主导的地位,甚至存在很多“超级业主”。解决民生的问题,在香港也偏向依靠“公屋”和“居屋”,也多是政府建造的房子。按照以往的案例,靠政策来平衡社会问题对整体经济是存在一定的风险的。这毕竟是通过人为打破了自然发展的规律。

    政策是“狠”的,奇怪的是很多业内的朋友却不相信会降价,最起码是一手楼。我故意持反对意见,朋友反问我:“你说现时那个开发商缺乏资金的?”以我多年接触开发商的经验一时还真回答不上来。前段时间经常听说开发商捂盘,看来现在都不用捂了。

    博弈论是得过诺贝尔奖的经济学理论,不知道这个博弈期将持续多久?

    大胆的设想,如果长时间内楼市成交状况是量降价不降,那么新政抑制的不是卖方,相反,因为增加了买方购房障碍,成了抑制买方的政策,增加了商品流通的障碍。如果到了确实影响有实际居住需求老百姓的时候,政策不知再将何去何从?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