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春梦,牵出许多关于大陆与台湾的是是非非


今天是“国难日”,中国的主流网站都变了颜色。据中国之声《玉树地震遇难同胞全国哀悼活动特别直播》943分报道,中央台刚刚收到的消息:今日(21日)上午,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为玉树地震遇难同胞默哀。昨日晚上笔者和家人一起收看中央电视台承办的《情系玉树 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特别节目》,思索万千,笔者最为感动的当属北美华人——福耀玻璃董事局主席曹德旺、董事长曹晖以个人名义捐款人民币1亿元,成为当晚捐款最多的个人。同时,曹晖还当场宣布近期还将捐出2亿元,援助受到旱灾的西南五省。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昨晚我却没有梦到玉树的灾民,却梦到了即将在台湾举行的双英辩论会。会上马英九和蔡英文在台湾抓了毛,俩人打起来小马哥的嘴角被暴力小英给抓掉了一块皮,头发也被抓下许多,嘴角还流了血。那时,笔者有些担心,似乎马英九和他所领导的中国国民党,一下子被民进党推进泥潭。我为此还出一身的汗,人犯了癔症病,想是喊一嗓子,却叫不出声,眼睁睁的看着二人疯疯地抓撕裂,疯疯的打架,想是去拉个架或者帮助说句公道话,却也没有力气。

 

有解梦者常说,梦是反着的。醒来后,我一直惦记着梦中“双英”怒目圆睁的场景。这时,我发现我书房里的牵牛花已经在我的精心照料之下攀上窗棱,开出一朵小小的喇叭花,是粉红色的那种。这时,一个酒友却打来了电话,说是约中午一起去吃个酒,我说没空,正在听邓丽君的《阿里山的姑娘》呢。他说什么?我说馍馍,吃了不害饿。于是,他就笑,我也呲着牙笑。

 

阿里山的姑娘美女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啊……”邓丽君时代,似乎是一个很遥远的梦。当时,我还在泰山东麓的徂徕山里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小喇叭:嗒嘀嗒……嗒嘀嗒……声音在老屋里响起,这给我的童年增添了无限的欢乐与憧憬。然而生有杏树的院子里,姐姐们却唱起了邓丽君的《阿里山的姑娘》。阿里山在哪里?日月潭在哪里?我们祖国的宝岛台湾在哪里?许多的“在哪里”串出许多电影故事。也许是时代的需要,也许是残酷的战争,给人们留下太多的伤痕。许多留在山里石头上的图画里,地痞、流氓、国民党、汉奸、土匪、还乡团里的人物,都与丑恶有关系,甚至和脑袋里日本鬼子的印痕画了等号。

 

到了读书的年龄,从小学的课堂上随着老师讲解与朗诵一篇《日月潭》的文章,中国的台湾省什么样子,留下的只是模糊的印迹,延续了许多年之后,对“国共内战”的理解这才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不过,对台湾省的认识仍旧是模棱两可的,特别是对国民党丢掉执政权,民进党上台后,心里平添了许多的遗憾,那个时候,不知道处于什么样的心态,心里酸酸的,楚楚的。抑或是对于一个“老对手”的失利的一种心理状态的不平衡,必竟在中国的近代史上,在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49年的新中国成立的这段历史,一直纠缠着中国人的记忆。在抗日战争的8年里,有很多时间,国共虽然是“对手”,但也有过相当一段时间,曾经以战友和同为中国军人在一个战壕里磨爬滚打过,并肩战斗过。只是后来,就像苏联的解体人们痛恨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的辞职一样,老鬼李登辉的上台成为台湾省志上的一个标志。

 

离开台湾的“两蒋”后的李登辉的末落,让世界上“最贪腐”的政党——民进党,或者称其为常常指鹿为马,是非不分为标准的小家子气——特别浓厚的台湾地方团体上台,让原本有望和解,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中华民族倒退了许多年。这种倒退来源于它对人的思想的教化,像某些邪教组织一样控制了人的大脑,给人们灌输了一种非让狭隘的理论。原本十分阳光的大道,顷刻间就把人们领进死胡同。20053月,中国大陆在不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的同时,经过多年酝酿后,出台了一部对中国的和平统一有保障的《反国家分裂法》。法律第八条规定:“‘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祖国领土完整不容亵渎,祖国的统一大业不可放弃。出台《反国家分裂法》是必要的,中国需要这样一部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法律,这是近十四亿中国的人心声。当然也包括所有的爱国的华侨华人。就在中国大陆出台《反国家分裂法》过后一个月,已经在野的国民党似乎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同时,他们也看到了中国大陆捍卫国家领土完整的信心和决心。此时,同样认同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发展两岸关系,致力台海和平的国民党主席连战,先是指派副主席江丙坤率团对大陆进行了参访。江丙坤在为连战来大陆参访,打了一个埋伏,也可以说是先头部队的试水者。它标志着国共两党这两个“老对手”再一次被推到风头浪尖上。

 

江丙坤回到台湾后不久,连战随即决定应中国共产党中央和总书记胡锦涛的邀请,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以国民党主席身份率国民党大陆访问团访问大陆。4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与连战举行会谈,就促进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及两党交往事宜广泛而深入地交换了意见。这是两党自1945年重庆谈判后再度举行的最高领导人会谈,其意义非同小可,人们习惯将其称之为“国共第三次合作”。

 

会谈后,胡锦涛与连战共同发布了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提出两党共同体认到: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谋求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两岸同胞利益,是两党的共同主张;促进两岸同胞的交流与往来,共同发扬中华文化,有助于消弭隔阂,增进互信,累积共识;和平与发展是21世纪的潮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也符合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利益。

 

连胡会的成功,是中国当代史上的一件大事。相逢一笑泯恩仇1933年鲁迅先生在《题三义塔》的文章里,称: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是呀,一场中国的内战,让海峡两岸,一下子隔海相望了一甲子。一甲子是六十年,六十年有什么样的恩仇不能化解,兄弟间坐下来,有什么问题谈不拢,有什么问题谈不妥,谈不透呢?

 

只是,时隔境迁,当年雄心壮志要反攻大陆的国民党,此时的心情是复杂的。

 

没办法,民心所向。共产党取得中国政权是以靠人民的意志,是人们托举起来的政党,它以人民群众为基础的。因此,中国共产党被称为人民的政党,它所领导的政府被称之为人民政府,其内涵与深意是不言而喻的。虽然,台湾的两蒋时代,大陆与台湾省之间只是隔空对话,通讯还不发达的时候,两岸通过电台和撒传单的方式,做着各种心理战术。那是一种信仰的抗衡,或者蒋家父子的梦想是通过他们自以为成熟的理念,回归大陆。从这个角度说,他们人在台湾心在大陆,仍就操持着一种爱国情操。那时,大陆在心理上是有所承受的,必竟兄弟之间是为了信仰而争。只是到了老鬼李登辉时代,兄弟之间的争执变得复杂起来。不过,自李登辉的倒戈,民进党上台,让台湾省的天空变得乌烟瘴气,变态的贪婪让陈水扁开始丧心病狂,甚至于指鹿为马,是非不清。

 

那时,大陆在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经济变化日新月异,腾飞的号角响彻大江南北,许多台湾有眼光和卓识的台商迅速加入到祖国的改革开放队伍中来,这里面不仅孕育着商机,更孕育着希望。

 

似乎只是弹指一挥间发生的事情,标志“国共第三次合作”的连胡会召开,已经5个年头过去了,峁足了劲的往第六个年头上奔。以两岸三通为标志的国共第三次合作的里程碑,已经竖起来,目前已经有100多万大陆游客,前往台湾旅游观光,以国际大都市上海市长韩正为标志的大陆访问团为代表,大陆的许多省长、书记和地市级的官员都到台湾去过了。大宗物品的采购、人员之间组织的研讨会议和辩论会,让宝岛台湾成为人们茶前饭后的谈料,就连我这个地处草根社会,对国家大事偶发牢骚的“草根”中的一员,此时,也禁不住要再插上个三言两语。

 

大陆和台湾,已经今非昔比。现在的人员往来,民间和官方的交往已经成了不可阻挡的一种时尚。两岸经济合作构架协议被台湾称之外ECFA,眼见就要签署。国共第三次合作的标志性建筑,由易到难,由难到易合作框架,将再次拉进两岸之间的关系。前面我的文字里曾经提到过“邪教组织”一样的民进党,它们在台湾盘踞多年,已经摸准了国民党脉。不过,细看来,他们也没有什么高超的招术,就是“为反对而反对”,采取的手法就是一个字“闹”。是胡闹的“闹”;给人的感觉就是“烦”,厌恶的意思。“为反对而反对”从字面上解释,就是“不反对”,只是张开嘴没有上牙的胡闹。

 

早前,《香港大公报》有一篇文章标题为《“双英会”改变不了民进党》。文章说:国民党重新在台“执政”快两年,与最大“在野党”心平气和坐下来协商沟通,始终是主政者的意愿,但一直到现在,这个“好梦”才有了做的机会。不过“今时不同往日”,“会”的概念已经完全不同,成了地地道道的“辩”,全面合作的愿望换成了单项议题的输赢。只是有好过没有而已。

 

ECFA问题上,目前两岸已有共识,双方都朝六月底以前完成签署的目标努力,前期协商正紧锣密鼓,乐观气氛不言而喻。但在台湾岛内,又是另一番景象。以民进党为主的绿营势力,不甘示弱,不仅加大其“唱反调”的调门,也在行动上加紧部署。一边不顾上一次失败的教训,继续加紧推动“公投”联署;一边大张旗鼓地筹备,要在马当局两周年时发动百万人游行,反对两岸签订ECFA。在此大背景下,马英九希望透过“双英会”,向台湾一些仍然存有疑虑的民众讲清楚说明白,并期望能够改变民进党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

 

能否达到目的,尤其是改变民进党的态度,使其转而不反对当局的决定,相信连马英九自己都早已心中有数。台当局与“在野党”就ECFA问题辩论的“双英会”尚未开锣,蓝绿阵营就早已经在相关数据提供这个原本不是问题的问题上,擂响了战鼓。这足以预示“双英会”的最终结局。

 

民进党与当局的分歧,表面上是在台湾的“利益”上,当心台湾的产业和民生受损,实质上根源在于两岸政策分歧。一个为表一个为里,一个明摆着一个暗杠着,并为此不惜蛊惑人心,“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民进党千方百计阻扰当局所做的努力,攻击ECFA。蔡英文曾公开抨击“这是包着糖衣的毒药”。她说:“党中央已拟定反ECFA说帖”。在此之前,吕秀莲将台湾签署ECFA说成是患“糖尿病”。她说如果台湾跟大陆签署了这个协议,那么台湾就等于患上了糖尿病,将一直依赖大陆的胰岛素维持生命。而在不久前,民进党发言人庄硕汉在谈到ECFA相关话题时,还把台湾比喻为大陆想要围捕的“山猪”。显然,民进党主要是从反对当局两岸关系政策的角度来对待ECFA问题,并以此基础制造杞人忧天的气氛。

 

对“双英会”不抱希望,不仅是因为台湾主政者和“在野党”之间缺乏一个政策分析的共同基础,而且还在于二者之间要在短期内,在当局两岸政策的哪怕其中一个部分,形成共识都是不可能的。马当局与大陆签署ECFA所依赖的只能是台湾社会经济的现实状况,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潮流,和赞同当局两岸政策的绝大多数民众,而绝对不是“在野”民进党和那些绿营人士的认可和赞同。

 

时代在发展,台湾自称的社会多元化,有一个不明是非的“在野党”在个中胡搅蛮缠。其心态已经变质,有人说打翻了“五味瓶”,把 酸、甜、苦、辣、咸五味搅在一起,国民党无法消受,民进党其实自己的嘴巴也品不出是一种什么味道,无理挑三分,把不是说成道理,也就成了其习惯的伎俩。有时候,笔者觉得“好逗”,就差没有叫上鲁提辖去拳打镇关西(民进党)了。

 

这不怪不我,这不据台湾媒体报道,因为开放大陆学生去台湾上学的事情,国、民两党再次开打了。报道说,民进党“立法院”党团一早就占据立院教育及文化委员会,到了上午9时一开会,蓝绿阵营大打出手,一开端围着会议主席赵丽云阻挠会议进行,最后赵丽云疑在失控场面下缺氧昏倒送医。教育及文化委员会上午排定审查陆生来台相关“法案”,不过,民进党团坚决反对,一早就动员党籍立委占据会议室主席台、发言台及备询台,朝野烟硝味起。

 

上午9时,整个委员会场内拥挤异常,国民党籍立委赵丽云,要走向主席位子宣布会议开端,却被民进党籍立委团团围住;后来赵丽云想利用无线麦克风,也徒劳无功。蓝绿自此开端大打出手,一开端围着赵丽云是主战场,随着双方火气愈来愈大,次战场纷纷出现,零星冲突不断,连议事人员都遭波及。民进党籍立委为阻止会议进行,也试图想扯掉会场内的麦克风。

 

不过,赵丽云一直坚持要主持会议,双方阵营从主席台不断拉扯转移到备询官员席,最后实在是因为人潮拥挤,赵丽云可能短暂缺氧而昏倒,最后在同党籍女性立委陪同下,搭出租车就医。委员会尚邀请多位公民办大学校长与会,也因为上述情况不得其门而入;“教育部长”吴清基应邀报告备询,一度成为包围焦点,虽然依程序勉强上台报告,但整体议事程序已似乎呈现失控状态。(文/梁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