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在哀悼日"蒙黑纱"绝不是形式主义


述评:网站在哀悼日"蒙黑纱"绝不是形式主义

 

421日,我国举国为玉树遇难同胞举行哀悼活动,大多数网站在哀悼日暂时褪去彩色,网页一律“蒙上黑纱”(听说有两个网站例外)。有人说,这是形式主义

我们不知道,这些人所讲形式主义的确切意思,但大致是指不干实事、哗众取宠吧。照这样理解,全国哀悼日、下半旗、默哀,在他们看来也都是形式主义?或者,今天全国很多家报纸使用黑白色,也是形式主义

这样的形式主义绝不是形式主义,因为这些形式是饱含情感表达的仪式。全国哀悼日、下半旗、默哀,这是国家组织的公共仪式,是对逝者和生者最重要的情感表达。如此形式主义的价值需要大大肯定才是。

实际情况也显示,媒体对公共仪式的价值有着高度一致的共识。南方日报社论《今天,我们都是玉树人》引用鲁迅先生的话说,无穷远方的人们都与我们有关地不分南北,人不分长幼,全民族静默,全民族哀悼,全民族为那些逝去的人们祈祷,为生还的人们祝福。南方都市报社论《举国哀悼:纯净情感凝聚共识》清楚说明了哀悼日等公共仪式的价值,逝者需要祭奠,国殇需要铭记,幸存者的情感需要一种公共仪式进行安顿,这就是举行全国哀悼活动的意义。”“纯净人们的情感,凝聚社会的共识,正是公共仪式最重要的功能。新京报社论《向逝者致哀,向生者致敬》称,如果说灾难只能是生者的叙事,我们更需要有一种举国同悲的表达;如果说死难者以死难的方式来赐福生者,那么幸存者必应以哀悼的方式领受祝福。凤凰网引用凤凰卫视评论员杜平的言论说,全国默哀是一种集体精神洗礼。新浪评论头条引用中国青年报评论《哀悼日的意义不只是悲伤》,悼念日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悲伤,还警醒生者珍惜生命、活在当下。这,也许就是灾难给予我们的布施吧。网易制作第121另一面专题《一个国家的哀悼史》,结语中写道:国家层面的哀悼是对逝去生命的尊重,同时也让每一个不同的生命体验同一种情感,这种情感不单是对逝去生命的缅怀,更是一种向死而生的感情:拥抱普通人,拥抱身边的人,拥抱生命。

既然公共仪式是重要的,那么这个国家的每个群体,都有通过各种适当方式表达自己情感的权利,媒体以其公共性,更应作出表率。大多数网站网页蒙黑纱,就是网络媒体向玉树遇难同胞致哀的具体形式,这怎么就是形式主义了?网站不约而同蒙黑纱这一举动,恰恰说明网媒的业界成熟与新闻自觉,它们的共同体意识已隐然呈现。我们早已进入互联网时代,我国网民数量向4亿飙升,网媒影响与日俱增。在此背景下,网媒举行的公共仪式,其实也是社会公共表达的一部分,它的价值不因网络的虚拟性而打折扣。

所以,网站在哀悼日蒙黑纱值得肯定,绝不是形式主义

201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