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未开听证会引发的“血案”


一场未开听证会引发的“血案”

      ——成都市交委的解释,来得太迟了!20天左右的时间里,曾经号称最具幸福感的成都人没感觉到多少幸福,因为这座私车第三城的车市里“血案”频发。

市交委一纸通告引发了成都车市4月“血案”

      担心以后上牌会更贵,没有驾照就先买车,甚至让朋友帮忙开回家放着再去考驾照!担心单双号限行,有车的再买第二辆车,哪怕只是“拓拓”;订了车见风就涨也无奈,只要有现车,抢就一个字;“我不要优惠,在哪家店可以提到XX现车?”……上月底成都市交委一则“成都市将控制机动车总量,下月听证”的消息传出,让成都车市产生了巨变,抢购潮此起彼伏。原本是为了缓解交通拥堵而决定召开的听证会,却引发成都市民的购车狂潮:

      据粗略统计,成都4S店的汽车销售量在4月普遍大幅上升,有的甚至销量翻了一倍还多!而另一个显著指标是,成都车管所每天的新车的上牌量最高达到了1600辆!而此前不过1000辆左右。某汽车销售公司总监指出,以前他家展厅的成交率只有25%左右,也就是四组市民看车最多有一组订购,但是现在的成交率达到至少50%!另外,价钱在20万以下的车订单增幅很大,这表明准备购买经济型汽车的人都提前了购车计划。——商品就是这样,供需关系决定售价,买得多了就俏了,价格自然就上去了,于是我们发现,在4月的成都买车无优惠甚至加价的越来越多,甚至有宁愿多掏几万也要现车的“血案”发生。至此,消费者无不怨声载道,经销商们可是笑死了,什么库存积压车、老款换代车,甚至事故改造车,都销出去了……

又一纸通告,或将再度引发血案,不过这次的主角要换成车商!

      一场还未召开的听证会,只是出了即将召开的通告,竟然就拉动了整个成都车市向前冲,起到了比任何促销手段还要好的效果。成都的经销商们,显然要感谢制定或者说“公告”这项政策的市交委的八辈祖宗。不过,昨日的又一纸通告,很可能让车商们骂娘了。

      公开的信息显示,成都市交委指出:此次“中心城区机动车增长总量控制政策听证会”只是政策听证会而已,只是公开听取市民意见,重在收集市民意见,而不一定要确定限车政策出台的时间。显然,并不是说该政策已经制定或即将推行,“相关部门在制定限车政策时会非常谨慎,希望市民能够理性购车”。也就是说,听了意见,肯定是有支持限制和不支持限制的意见,究竟采纳哪一方的意见显然没定,至于出台具体的政策,那就更是遥遥无期了。现在着急什么呢?

      其实,我们仔细分析一下成都市交委关于此次听证会的第一份公告也能看出许多内容,人说的是“中心城区机动车增长总量控制政策听证会”,是不是有两种理解,一是对进入中心城区的机动车增长的限制?二是控制中心城区居民机动车的增长进行控制?如果是第一种,对于非中心城区的成都市民购车有什么影响?即便是第二种,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找找非中心城区的亲戚,这问题也就解决了。何况,人只是听听意见而已,并非真是要限制呢!想来也是,成都要打造世界的田园城市,希望大家都住在中心城区外,少进中心城不造成拥堵不就得了。如果田园城市真的建立好了,谁还费那神往中心区跑呢。

      看来还是理解的问题,也是,现在的媒体爱抓新闻,闹炒作,这么好的题材,不炒怎么行。可叹啊,我们的消费者,为此多付出了多少代价?!不过没关系,这纸公告一出,明白过来的消费者接下来就该让那些囤积居奇,或者恶意涨价的车商们吐血了。

      点评:限行好比治理洪水用堵而非疏导的方式,单纯地靠限行是不能真正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的。比如公务车不会受限,有钱人至少有两三辆车不怕受限,限行只限制了那些经济水平一般、只有一辆车的家庭。“限行”只是一种简单粗暴的行政指令,往往起不到抑制作用,反而会刺激家庭购买第二或第三辆车,反而造成拥堵更甚。缓堵需要的是通过提高公共交通的运载能力,通过智能交通的打造,以及号召汽车非必要不使用等方法来实现。

授权状态:本文已经授权搜狐网独家刊发,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