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至2月5日,武汉市农业局在抽检中发现来自海南省英洲镇和崖城镇的5个豇豆样品水胺硫磷农药残留超标,消息一出,全国震惊。
对于武汉市农业局曝光“问题豇豆”的做法,三亚市农业部门表示了“特别的不理解”,他们认为对方不应该这样做。三亚市农业局综合执法支队副支队长周庆冲也认为,按照常规,兄弟单位应该打个招呼,他们可以派技术部门下基层调查,严控源头,但兄弟单位这次的做法“太不够朋友”,不仅没有给三亚市留面子,也没有给农业部留面子。(3月1日《华商网》)
应该说,周队长所说的这些,那是话糙理不糙,反映的也是中国的实情。试想,中国已经发生的具有重大影响的食品安全事件,哪一件不是在事发后很长时间才被公布?那么,从发现到信息发布的这段时间,其实就是周队长口中“兄弟单位打招呼”的时间。他们通过“打招呼”、相互协调,让件件丑事甚至是危害公共安全的大事悄悄地灭失,除业内人士外,老百姓神不知鬼不觉。也就在他们“打招呼”、“高协调”的时候,那些不知情的消费者,却还在继续食用这些有毒食品。
按照这位执法支队副队长的说法,一些农产品有害成分超标,通常做法只限于内部通告,而且这也是业内的“潜规则”。也就是说,整个农业系统此前都是这么做的。那么,武汉市农业局“不宣而战”,在未“打招呼”前就单方面曝光海南的“问题豇豆”,其做法确实让同行不理解了,当然也会令农业部很没有面子。
但农业部毕竟也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一个中央职能部门,他们也应该理所当然将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也应该秉承“权为民所用”的执政理念。
可这种不仅局限于农业部的“潜规则”,已经被多起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所证实,“潜规则”已无处不在。更加令人担忧的是,如此“潜规则”带给社会的教训却无人吸取,这才是中国的悲哀。
“三鹿毒奶粉”事件被曝光后,大家才知道鲜牛奶里掺加三聚氰胺属于行内“潜规则”,中国大型乳制品企业几乎无一例外。
被查封的有毒奶粉不及时销毁留着再次进入市场,也属于“潜规则”因此才会有二次“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恐怕还会出现“三次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
问责官员很快复出,这也是一种“潜规则”,大家虽然早已见怪不怪,但对因“三聚氰胺毒奶粉”这样重大事件被问责的官员又能很快复出,就令人对中国的问责制度产生怀疑了。刚刚看到全国政协委员增补名单中,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原局长李长江的大名又赫然在列,都60多岁的老人了,本应该在家享受天伦之乐,而国家却还要一再重用他,难道他是国家栋梁级人才?李长江的复出,对于从事食品安全监督的国家工作人员来讲,就更加宽心了:不认真履行职责也无大碍。
农业部的“潜规则”,对有毒食品使用者隐瞒,对有毒食品制造者保护,而最终损害的将是中国的食品安全。
因此,武汉市农业局因曝光“问题豇豆”而不给农业部面子,才是真正的执政为民行为。因此而不给农业部面子,又有何妨?
为食品安全,不给农业部面子又有何妨?
评论
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