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总理“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让陈永刚看到了希望


今天,《新华网》一篇题为《湖北一青年发帖质疑县领导搞形象工程遭拘捕》的文章披露,湖北省郧西县青年陈永刚因向中纪委举报该县领导不顾民生、欺骗民众违规造节大搞形象工程,同时在网络予以揭露,被郧西县公安局跨地以侮辱诽谤的罪名拘捕

这几年,网络诽谤案是不断见诸媒体,河南发生“跨省追捕”案后,连河南省副省长、公安厅厅长秦玉海也对“诽谤罪”的构成要件进行过重申:第一是自诉案件,侵害的对象是自然人;第二是对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造成严重危害。

也就是说,那些被以诽谤罪抓捕的网友,实际上是在“莫须有”的罪名下获罪。王帅很幸运地重新获得自由,也得到了象征性的国家赔偿。但令人遗憾的是,“王帅案”的依法处理结果,并未引起其他地方的效仿,多数因言获罪的网友,都未能得到平反,有的甚至至今仍身陷囹圄,这是明目张胆的“权大于法”行为。

陈永刚无非是在网上发了几篇帖子,并拒绝按照政府要求删除,最终被郧西县公安局以“侮辱”的嫌疑传唤。

我们再来看看陈永刚所发的文章:《中国(郧西)·天河七夕文化节,能不能圆满成功达到预期效果?》、《形象工程和民生工程的不同之处》、《国家级贫困县耗资双亿为牛郎织女建庄园——不差钱》和对“荆楚理工学院教授杜汉华,先后在不同时间,在四个不同地方,提出该地是牛郎织女故乡”进行反思的《一个江湖骗子,四地执政官员,到底谁在骗谁?》。

除了最后一篇是针对具体个人、揭露披着学术外衣的江湖骗子以外,其他三篇都应该是对当地经济建设的反思性文章,具有一定的建设性意义,应该属于网络问政的帖子。可这些网络问政的文章,却刺痛了某些权贵浮躁的心理,并最终导致被拘的结果,令人同情,更令人遗憾。

网民对“陈永刚案”的高度关注,缘于网民间那种休戚相关的联系,兔死狐悲!这样的环境,网民哪里还敢通过网络来问政?

但我们从另一个地方又看到了网络问政的希望,那就是人民大会堂。

今天上午,温家宝在作《政府工作报告》中高调“要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时,赢来了热烈的掌声。

好一个“创造条件”!

敬爱的总理呀,现有法律已经很好地赋予了老百姓说话的条件了,只是这些条件,我们还不能合法利用,害怕跨省追捕、跨地追捕。

王帅被昭雪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河南省副省长、公安厅长秦玉海做客《人民网》,直接面对网友,无法回避矛盾,而果断地还原事实。

温总理“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的讲话,能帮助陈永刚洗刷冤案吗?

我们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