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关注:房地产调控
本周最值得关注的是中央政府对房地产的进一步“调控”,以图“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
虽然,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房价快速上涨、地王频现的现象,中央政府就先后出台了“国四条”、“国十一条”等针对房地产调控的一些列政策,但最近两周出台的针对房地产的一些列具体措施,不论从频率上、可操作性上其力度都是“空前”的。从4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求“坚决遏制住房价格过快上涨。各城市政府要切实负起维护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责任。加强住房保障工作,增加住房建设用地有效供应。实行更加严格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抑制投机性购房。”之后,国务院暨中央各部位又陆续出台一些列的政策:
4月14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实行更严格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
·国务院:加快制定引导住房消费的税收政策
·新一轮房地产调控 以更大力度遏制高房价
4月15日:
·国土部公布供地计划 保障房用地比去年增一倍
4月17日:
·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
4月19日:
·住建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完善商品住房预售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
4月21日:
·银监会官员:二套房贷认定标不再以贷款记录为准,以家庭为单位。
4月23日:
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对加强房地产企业融资监管的有关情况做出全面回应:证监会已与国土资源部建立起两部门综合监管工作机制,由国土部对证监会送审企业购地用地的合规性予以审核,并出具监管意见函,证监会据此进行后续发行审核工作。目前,国土部已完成首批试点运行25家企业的初审,并拟于近期反馈有关审核意见。
等等,据说今后还将有更为具体的调控手段出台。
与去年下半年出台的“国x条”相比,最近出台的这些政策更具操作性,比如,提高第一套住房的首付比例至30%,提高第二套房的贷款利率至普通利率的110%,禁止对第三套房提供按揭等等,甚至对第n套房中n值的计算也做出了具体规定:“不再以贷款记录为准,以家庭为单位。”
与年初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收缩货币供应量相比,“对存在捂盘惜售、土地闲置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暂停批准上市、再融资和重大资产重组,商业银行不得发放新开发项目贷款。”的政策措施,对于房地产企业的冲击来的更为直接!
众所周知,房地产是一个资金密集型的行业,一栋栋房产就是用人民币堆砌起来的,房地产业的发展就是资金推动的。所以,中央政府的这一系列针对房地产业资金链条的“出拳”,可谓是打蛇打在七寸上,这无疑是对房地产企业的一个较为重大的打击。
虽然在我国,用政策去干预市场是一种常态,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我国的一些大城市的房价确实很高,其中炒作的水分也很大,甚至有些地方出现了全民炒房的热潮,政府应该有所“调控”,但是,我觉得更应该调控的手段应该更市场化,而不是行政化。
比如,同样是控制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流入,就完全没有必要出台行政的命令,禁止对房企贷款。我们来看看两家房地产企业的财务情况:深圳万科,总资产高达1376亿(09.12)但净资产只有374亿,负债高达1000亿,是净资产的2.68倍;保利地产,总资产898亿,净资产只有250亿。它们两家的资产负债率都是72%。再考虑到房地产企业的生产周期都在一年以上,有的甚至超过2年。这样高达资产负债率,对银行信贷安全绝对是一种威胁。所以,作为对金融行业管理的银监会,完全可以从市场经营风险的控制角度,要求金融机构对资产负债率过高(比如超过50%或者55%)的房企停止贷款!
同样的,对于购房者按揭贷款的首付比例也根本没有必要采取硬性的比例要求。购房者的收入水平大不相同,完全按照一个首付比例要求来控制,显然是不合理的。银行控制首付的比例应该依照购房者的具体收入情况和今后的还款能力来确定。由月收入控制月还款的数额,由年龄确定还款的年限,再用购房总额反推出一个首付款,才是安全的与合理的——不论是对银行还是对购房人。如果对购房人的收入情况不加分析,而只是拍脑袋瓜确定出一个首付比例,根本就不靠谱。
诚然,提高了首付比例,可以限制一些的购房能力,减小购买力。但是,如果银行从安全角度,加大对房贷者实际收入情况的调查,可以拒绝更多的炒房者贷款。目前银行对房贷者收入情况的调查仅限于一张盖有公章的收入证明,在诚信缺失的情况下,这张收入证明能说明什么问题?现在很多的炒房客,都是随便找一家公司开一个收入证明就到银行去骗贷款了。即使是正常购买房屋者提供的收入证明也多有水分,这其实是金融机构不言而喻的事情,银行所谓的“调查”也不过是走走形式,打打电话而已,都知道那是假的。如果银行能从“收入证明”和诚信的上加以严格控制,北京至少有一半的房子需要提高首付的标准,这样既控制了买房的能力,也控制了信贷的风险。我就纳闷,银行对于房贷者“收入证明”的审核,为什么不用个人的纳税证明呢?
市场应有市场的运作方式,作为政府完全没有必要如此大动干戈地用政策干预房地产市场。政府应该做的是为中低收入者提供必要的保障性住房。当中低收入者可以很方便地得到政府提供的各类保障性住房的时候,市场上的高房价自然就会降下来。可是取消福利分房10多年来,地方政府却毫无作为:没盖几间廉租房,而为数不多的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也成了特权阶层牟利的工具。这才是导致近些年房价暴涨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