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可以得到清华大学名师的指导,可以学习一些企业管理的思路和方法;
第二,也可以广交一些企业家朋友,说不定可以在同学圈子或同学介绍而可以发展几个地区代理商,因为我们的酒质量也不错;
第三,我们这位可爱的张仁兄一贯的特色是思路跳跃而不连贯,于是我们也希望他能出去学习,别天天陷在事务堆里面,偶尔每月或两月出去学习4天几天的,也可以换换脑子而能从局外的角度来看看我们自身企业和品牌发展有什么不足,那么避免决策失误什么的,可就不是只省那么几个培训费了……
于是我们敬爱的张总就出发了,去学习……
张总的学习毕竟是有效果的,我们第一次听他从清华回来谈起来培训的情节和思想的感悟,大家就感觉他似乎变了一个人,思想境界明显有了较大的提升……而他也在学习中找到了一些乐趣,而更加耐心和刻苦,几乎是风雨无阻……即使后来我离开了宜宾蜀粮醇酒业销售有限公司而回到河南操作金剑南白酒营销后,我也知道我可爱的张总老兄是经常是去北京参加学习,而我在2003年五一结婚前,我可爱的张总老兄还专门趁到北京学习的机会来给我送新婚的贺礼2000元,至今送他到郑州火车站上火车的情形我还印在脑海中。
回到河南后,2003年,我在帮助剑南春金剑南白酒营销的过程中,也对类似清华大学总裁班或清华大学总裁俱乐部之类的机构颇多关注,然而当时河南省还没有类似的“总裁集中营”,哈---我们操作的剑南春金剑南品牌白酒本质上就是要做剑南春品牌的升级产品,是要锁定更高端的人群,所以我们渴望创造或利用一个类似“清华大学总裁俱乐部”的机构或组织,如果现成存在类似机构而能借力合作以推广金剑南白酒,那自然是多赢的好事呀。
而经过我们深入的挖掘和观察,我们发现一个甚至比清华大学总裁班更好的机构---郑州粤秀大酒店的“粤秀文化大讲堂”----这个“粤秀文化大讲堂”是贯彻文化酒店品牌意图而由郑州粤秀大酒店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的,每期邀请国内外著名的文化名人、经济名人、学者、专家,然后在粤秀酒店举行小规模的聚会和探讨,成为很多企业家、政府官员心目中学习交流的一个场所,我当时知道他们曾经邀请余秋雨等大家名人到场讲课……
从我了解的角度,“粤秀文化大讲堂”可能是河南省第一个类似清华大学总裁班或清华大学总裁俱乐部的学养形式了,这可能就是后来中原出现更多总裁班的一个雏形(从标准意义上,粤秀文化大讲堂还并非是与今天所讲的总裁班完全一致,因为其第一是官商混杂而并非专门针对企业家的;第二,在课程上,粤秀文化大讲堂主要邀请大家名人名家,但尚未针对企业家的提升需要而专题进行课程组织;第三,粤秀文化大讲堂与今日的各种总裁班培训不一样在于其不以赢利为宗旨,而以提升自己酒店的文化品位为主要,在培训上也是有一答没有一答都可以,特别到后期粤秀酒店的常客群体建立起来后,已经不需要企业再投入资源和成本而能吸引到足够多的客人进店消费时,企业也就不再继续做这种公益性的讲堂了。
一晃几年过去了,今天的“总裁班”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呼啦拉满地开花,可谓泥龙俱下,风起云涌,学院派、社会派、官府派、海外派派派林立;本省的、外省的、北京的、上海的、深圳的、香港的、台湾的、美国的、西欧的……走马灯一样纷纷涌来;各种大旗、虎皮不管真假都在大张;各种专家、学者、成功企业家、成功学专家、演讲大师、名嘴名角或者偶尔有所感悟甚至是一知半解的半仙、全仙,抱着一本讲义、一个PPT幻灯片在中国到处走穴而站在三尺讲坛向“总裁们”传经布道、宣讲心得高见与管见;今天的总裁培训已经到了不管对错、不管真假,反正对你有启发就是成绩吧,到了不管是圣道、王道、帝道、鬼道、仙道、胡说八道都尽可以说,只要把企业家的“真金白银”拿到手就是“大道”的地步了,为此可谓软磨硬泡,为此可以极尽热情与极尽骚扰、为此可以开展短信营销、电话营销、数据库营销、拜访营销、人传人营销、会议营销……
可以这么说,但凡是一个企业主,也不一定达到什么企业家的层次,也不说每天都可能,至少每个星期,你都会收到一个或多个培训公司的短信问候或电话拜访,都是一种热情的声调:“王总好,我们定于XX月XX日在那里召开一个什么什么总裁研修课程,邀请著名的XX专家来河南讲课,希望你能参加”,甚至你前面刚刚放下电话婉言谢绝,隔不几分钟,就可能是另外一个组织总裁班的公司或学校的派出机构的工作人员打来了电话……使你不得不苦笑而无奈。一些培训机构更是采取激将法、车轮战法……总之,你最好掏钱去听,那么就符合培训公司的要求了。而一些企业家、企业主那,也真的已经变成了“学虫”,今天跑到这里听课,明天跑到那里学习,凡是能进的场子都尽量进,来回进出蠕动在各个“总裁班”的门口……取得效果的尚好,很多企业主进去听时间个个觉得有道理,回来到自己企业用,发现在“总裁班”培训得到的很多办法在自己企业还是用不上,能用上的也还是权术、心智和玩心眼,至于说到提高,也就是给原来的权术、心智和玩心眼加上一个以课堂上老师相传的“理论包装”而已……
认识事物,还是要回归本原,我不仅在思考,中国如此多的“总裁班”兴盛的原因是什么?中国各类繁多的总裁班究竟能帮助、该帮助什么样的企业家、企业主和总裁?中国的总裁班未来发展的态势如何?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往何处去?何处是总裁班的归宿?……
一、中国总裁班教育培训行业兴盛的社会原因
客观地讲,中国总裁班教育兴盛是有其深刻的社会适应性和存在土壤的,这就是:
第一: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发展的希望在于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崛起和繁荣,是贯彻正确的“财墒教育”和创富教育,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教育体系里面所没有的,那么面临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民族使命,我们这个民族需要中国总裁班之类的“财墒教育”和创富教育,这是我们这个民族发展和崛起于世界之林的必然要弥补的短板。民族发展有需要,总裁班教育兴盛于是就不难理解并应该得到支持和首肯。
我们知道,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伦理倾向、教育倾向是“重农抑商”、“重官权而鄙薄商人商业”的,在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教育里面,一直流传的是耕读传家,是“学而优则仕”,而对于商人商业,在传统的商业教育中除了少数的“人弃我取”、“义利兼得”等笼统的原则外,很少有专门进行商人素质教育的组织形式。而几十年计划经济的模式和熏陶,我们只了解了“单位经济”、计划经济、统购统销经济的特色,而鲜有企业经济、市场经济、有序自由竞争经济的知识和教育。
而改革开放之后,中国逐步从计划经济过渡演变深入到市场经济,中国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今天乃至以后,我们民族要发展,必须融入世界商品经济秩序和交易体系里面,那么掌握世界商品经济、商业经营、企业经营的系统知识和理论,并创造中华民族的跨国企业和世界经营体系、品牌输出体系、资金输出互动投资体系等就需要我们更多企业家、企业主深入学习,这就是中国总裁班教育兴盛的整体背景。
第二:中国总裁班教育兴盛的现实需要在于中国企业家、企业主自身素质提升的急迫性。
今天的中国商人群体,应该是在改革开放之后第一次下海(80年代个体户)、第二次下海(1992年邓公南巡讲话之后)甚至而后逐步培养出的一个“创富”群体。所以,一开始,中国流行的口号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胆量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中国第一批企业主和万元户。
从此我们可以知道,在一定程度上,中国商人群体在先天家教或后天学校教育阶段并没有几个真正具有相当高的商业素养,而往往是改善自己生活处境的冲动、实现创富的冲动、不安于四平八稳过日子的冲动乃至有机会、有关系、有门路可以发财的冲动激励下走到商品经济大潮之中的。
而今天市场经济经过近30年改革开放已经基本趋于成熟,商业竞争愈加充分、商业机会相对减少,胆量经济、机会经济、粗放经营经济、诸侯经济的时代已经过去,品牌经济、精致经济、思想经济、创意经济、分众经济、知识经济、网络经济、国际国内一体化融合经济等的特色越来越明确。
面对飞速发展的市场,情势要求中国企业主、企业家赶紧提高自身商业素质,以适应品牌化、精致化、思想化、创意化、分众化、知识化、网络化、国际国内一体化的经济形势而保持企业相对的比较优势,所以“百战归来再读书”,重新走到各种总裁班去补课、健脑,自然是自身素质提高的重要环节。
第三:中国自古以来,一贯是“圈子社会”和圈子经济、熟人经济,那么中国各种总裁班的出现也是中国企业家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走出孤立创业状态而实现社会化表达的一个重要的渠道和方式,为企业之间交流、融合、合作、互相促进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中国人,一贯是圈子社交,一个人似乎一定要进入一个或多个圈子。在中国诸如同乡会、同学会、战友会等各种圈子,似乎人生总是不能避免的社会实情。也难怪,人在世上,本身就是社会关系的一员,怎么能有逃脱社会关系网络而孤立存在的社会节点那?那就只可能是野人。哈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存在五种从低级到高级的需要:1、生理上的需要;2、安全上的需要;3、感情上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
人,往往都是这样,在人一生发展的起初阶段,都往往是自己踏下身子埋头苦干的而独立前行的。那么企业家、企业主群体也是一样,中国当前很多企业家基本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已经实现了“生理”的需要---就是活着、企业有命而活着,那么,在活着的基础上,企业家群体向往“安全的需要”和“感情的需要”—就是找到自己安全、放心的环境,进而发展朋友表达自己的情感,互相之间沟通喜怒哀乐。
在一定程度上,企业创业初期的企业主和企业家是忙碌的、孤独的,忙碌使他们无暇外出学习的;而孤独前行似乎一般是企业家、企业主的生活方式---他们甚至亲人、朋友都不一定支持自己的事业,而是自己报定艰苦创业甚至独立支撑的决心而终于有了立足之地,那么他们的孤独往往不被企业的员工所知道(他们也不想自己员工知道自己那么多,或者怕影响士气、或者怕表现出对员工的厚此薄彼的不公平,或者怕员工知道自己的渺小处,或者怕员工因为直接与企业利益关联的一些问题而不能给出正确的、客观的、超越利益关系的答案),于是到一定程度,企业具有一定的交际费用和社会开支、培训费用和闲暇时间时,他们就想进各种总裁班、MBA班、硕士班、博士班、EMBA班等,而希望在这个各种总裁班里面遇到可以指点自己的老师、客观建言而猩猩相惜的朋友,这些是构建企业发展乃至项目决策、决定企业前途命运大事的“客观外脑”班子,而且因为同学关系、一种超越利益格局的外部朋友关系,往往能对企业主、企业家起到客观、公正的作用。
至于同学之间互相的生意往来和投资合作,则是圈子文化建立之后自然而然、不言自明的事情。试问,有优秀项目时间,几个同学一商量,每个人兑出一些钱,不也是联合共荣、快速成局面的很好办法吗?没有什么值得小怪的。
从这一个角度,通过各种总裁班、同学交流而在长期共同学习、交流中拓展自己的人脉,构建对企业发展有帮扶作用而互相支持、彼此促进的“关系网”和圈子,也是中国企业家乐意参加各种总裁班、MBA班、硕士班、博士班、EMBA班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国总裁班教育培训行业正是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因为具有众多企业家、企业主素质提升需要、圈子文化建设需要而在中国风起云涌而百花齐放的。
二、中国“总裁班”教育培训产业混战的原因
“哪里有市场,哪里就充满竞争;哪里有利润,哪里就会群鳄争食,而小鱼小虾也跟着去啃剩下的骨头和碎肉”。正因为中国企业家、企业主的广泛存在的参与总裁班之类财商教育培训和圈子塑造的心理需要,那么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个社会上存在各种各样、名目繁多、花样翻新、层出不穷的“总裁班”,这可能就是中国当前所谓总裁班教育培训产业激烈竞争和斯杀。
当然,造成当前总裁班之类培训和教育产业“混战”(我不称之为混乱—因为在我理解这个世界应该就是阴阳交流、反反复复的,是运动、变动而各自自在表达而互相不伤害对方的一种“混乱”才是正常的秩序,也许这个世界的秩序应该就是混乱才是对的,没有混乱的那种所谓的规范有序、所谓的平静秩序可能应该算是一潭死水)的背后是总裁班教育培训行业客观必然的现实存在,其原因在于:
第一,总体总裁班之类教育培训产业是一个投资比较小而收益相对丰盈的产业,因为具有投资小可以起步的特点,那么容易中小资本的进入。
相对于实业投资、项目投资、房地产投资等来说,总裁班之类的教育培训具有起步资金少、代理取得容易、运作人员少、营销费用低的投资特点。
起步资金少:一般总裁班之类,进入该培训产业不需要很多资本,少的几万元、多的几十万元就可以起步,租赁一套办公间,给上家(大学或其他外地发起单位)交一些保证金、招聘三到十个口才好会沟通的电话营销人员、购买或收集一些企业家、企业主名录就可以开张了。
而其收益,相对比较高,一个总裁班的学生报名,交纳2-3万不等,给代理公司预留30%的空间,那么一个企业主报名也就有6000-10000的毛利收入,支出电话费、资料费、员工提成、招待费用等仍然有不少利润。
第二:总裁班之类教育培训的兴盛与中国大学各个商学院等纷纷创收、赢利、开班是一脉相承的。
中国当今已经很多大学具有商学院等类似的专业的教育体系和师资队伍,很多学校具有各种专业诸如商业、管理、心理、哲学、市场学、品牌学、会计等而可以根据企业家、企业主的不同需要而吸引其加入学习,而不发毕业文凭只发就学经历的“总裁班结业证书”教育制度改革无疑是给各类总裁培训打开了政策绿灯。
而在政策绿灯的放行下,很多学校一旦设置类似课程后,通过学校自主招生、发展代理商、办事处经营等可以迅速扩大市场占领,这就在全国各地表现出相对的“混战”。
第三,中国当前不仅已经逐步存在更多的专家、学者,也存在包括经过市场多年磨练而诞生的曾经在商场上竞争的强者和败北者或重大事件的亲历者,他们的曾经的经验、经历、教训对于那些没有经历过的人有很大的启发意义。无一例外,他们在积极打造“个人品牌”而传经布道,所以,我们今天看到很多总裁培训机构的发起人、主导人存在一些是曾经商场叱咤风云过的人物,这些人加入总裁培训行业,具有实现自己智力致富和贡献社会价值而实现自身思想价值的冲动,无疑也加剧了总裁班培训产业的“混战”。
第四:中国当前处于一个相对自由、包容的盛世,我国本身经济也好、思想也好,目前处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状态,各个大学也好、各个个人也好,无疑都在寻求心理的共鸣点和价值观归宿,而我们的社会现在是极大的包容和开放,也允许各种观点得以表达,也是总裁班之类教育培训兴盛而互相交叉、交流的根本原因。
第五:中国总裁班培训混战背后是企业家、企业主知识需要、圈子需求的多样化所导致的。
比如中国大学具有各自不同的专业强势,一些大学在企业经营中偏重于战略教育,一些偏重于企业内部流程管理、人事管理;一些偏重于融资、核算、财会……
而一个企业家必定是“杂家”需要兼收并蓄很多知识,那么参加不同的班,交不同层级、不同专业的老师和朋友,自然也就不难理解。
三、中国“总裁班”教育培训产业可持续发展建议
中国“总裁班”教育培训产业谁执牛耳?
中国总裁班其兴也兴也,现实是炉火正旺,恶战正汹。而要谈到其可持续发展,那么我们就不那么乐观了,因为但凡任何一个市场,只要竞争激烈、混战激烈,那么战场打扫的时间必然就是“死尸众多” 了,这似乎是自古至今的战争或战役的规律(除非是辛丑年荣禄指挥的董家军去打八国教堂,或者是天国末期李秀成带兵20万去围攻雨花台的曾国荃2万部队,因为不真打、不用力,于是几乎很少死尸,哈),而战争的结局似乎历史至今就是一个规律,强大的战胜弱小的、笑到最后的就基本一统江湖,河山全是姓了它。当然,现在是寡头也难以独自存活的年代,中国总裁班到最后会有少数的几个大腕会继续存在而一同主导市场兴衰。
中国总裁班的可持续发展于此也就有了探索的价值。
那么,何处是总裁班的归宿或者是发展方向那?那么我们就要从总裁班的成立原点说到这个方向。
在一定程度上,中国总裁班的兴盛是中国企业家、企业主为寻求企业发展的道路而丰富自己理论知识、分享他人的经验知识、建立自己人脉圈子而使自己决策水平、管理水平、营销水平、品牌操控水平、资本管理及投资经营水平甚至融入国际市场的水平提高的客观要求,实际上是企业家通过培训是要使本企业得到良好的发展指引、指导而谋求外界帮助得到暗示、提示、帮助、甚至渴望得到具体方法、步骤、策略的指导的一种心态的表述,
那么,类似各种总裁班的发展方向似乎就是:真正提高企业家的理论水平和经营素质,而甚至为企业家在决策、管理、营销、品牌操控、资本管理及投资经营等给予真切的、具体的、可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甚至建立企业主只要当投资人而把一切都交给“总裁班”之类的受托经营管理机构来全盘负责实际运做,那么这不是更符合企业家、企业主的实际需要吗?
一句话概括就是:未来的中国总裁班发展轨迹,必然是要在现代“卖嘴、卖思想、卖观念”等的基础上形成“卖全套服务”的现代企业成长服务体系,帮助中国企业和企业家作大作强,那么,未来的中国总裁班必然要建立起来帮助企业家提升素质、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专业化、系列化、规划化、流程化、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咨询体系、投融资体系、受委托经营管理体系,以真才实学而服务中国企业和企业家群体的崛起。
这就是中国总裁班的发展方向。
那么,放眼今日之中国,哪一个总裁班的举办者、操盘者,如果其能率先意识到这一点而真切努力去做,那么他就能执中国“总裁班培训产业”的牛耳。
而受托经营管理机制似乎是中国现代市场所十分缺乏的、没有建立的,也是中国企业咨询管理服务行业所必然要诞生的一个新的产业和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