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四个到位”,努力做好统计政务信息工作


 

 

 

 
——在南京市统计政务信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南京市统计局:王国钧
 
(2010年4月23日)
 
一、统一思想,认识到位
要充分认识政务信息工作在统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认真组织开展政务信息工作。
(一)开展政务信息工作是宣传本地区(乡镇、街道)、部门形象的重要渠道。
(二)是交流经验、取长补短的重要平台。
(三)是记录历史、积累资料的重要手段。
(四)是总结过去、决策明天的重要依据。
(五)是锻炼思维、形成良好工作习惯的重要方法。
二、强化领导,措施到位
各区县局长和有关分管领导要主动抓、积极抓,并切实加强政务信息网络建设。要建立健全政务信息的奖励机制,充分调动有关人员开展信息工作的热情。
 
三、增强能力,实践到位
 
要多读、多写,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反映情况、表达观点的能力;把握趋势、准确报导的能力。
(一)做“激情人”
激情是搞好信息工作的内在动力。要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
(二)做“有心人”
处处留心皆学问。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勤观察、勤思考、勤记录,是做好信息报送工作的重要方法。建议大家记工作日记,将重要工作和感想记下来,这可为政务信息的报送、大事记和工作总结的撰写提供基础材料。
要善于发现信息,不仅要发现显性信息,还要发现隐性信息。把信息分成两类,一种是就事写事反映既成事实、既定材料的稿件,这种现成的报道多为“显形信息”。为“第一境界的信息”。一种是以既成事实为基础,对事实作了一番思想过滤,投入作者“思想”的稿件,即便是动态活动报道,也巧出角度,让人明显感觉到作者的“见识”水平,这类信息有人称为“抓出来的信息”、“抠出来的信息”、“隐性信息”,为“第二境界的信息”。第二境界的信息是信息工作者透视、理解客观事实之后的报道。它不仅告诉人们一个事实,而且解释这件事,说明背景,体现传播者意图;它不仅发现人们所没有发现或容易忽略的事实,报道人们所没有报道的东西,而且发掘隐隐约约的或潜在的事实、态势及现象;它不仅深入客观事实内部,剖视其内在矛盾关系状况,而且把事实置于其发生发展的历史链条和现实空间的座标上,展示它与周围事物的联系和影响。发现是事实转化为信息的关键。大发明家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平时要思考:“有什么值得写?”,在写的时候要考虑“写什么?”。
(三)做“聪明人”
善于统筹兼顾使信息工作与本职其他工作协调开展是做好信息工作的基础。
1、要从文件资料中挖掘信息。既做好资料整理工作,又做好信息工作。
2、从各项会议中发现信息。会议是信息的富矿,是最丰富的信息场,是最大的信息源。开会是人们发挥集体智慧的社会活动,会议无论什么会议都会有各种情况的汇聚,各种问题的提出和各种见解的发表。要做到:跳出会议程序,切脉“领导兴趣”抓信息;品味报告“插话”,关注即席发言抓信息;会议材料是“线索库”,善于开会的信息员把开会作为积累情况、发现线索的场合和机会,要善于从会议文件读出重要信息。
3、从简报和各种往来文件中发现信息。发现就是“看到人人看到,却想到别人想不到的”。
4、从具体工作中发现信息。角度要新颖,如领导人的活动等。
(四)做“勤快人”
信息的时效性强。要切记“时过境迁”的道理,要及时动笔,尽快上报,确保时效。一般要求信息最好在当天或最迟第二天就要报出。
四、重点突出,反应到位
作为统计系统来讲,要重点关注下列信息:
1、国家、省、市统计工作会议召开后各地的动态;
2、统计法律、法规、规章公布实施以及国家、省、市重要统计工作文件下发后各地动态;
3、领导人(含国家、省、市、区县等,下同)在本区县、乡镇街道进行有关统计方面的活动;
4、领导人对统计工作、统计部门材料的批示、指示;
5、各种文件中涉及到统计工作的部分;
6、各地开展的具有创新性的统计活动和统计工作;
7、各地开展的重大统计活动和统计交流活动情况(包括统计工作会议、统计宣传活动、民间统计交流活动);
8、统计局机构(含内设机构)、领导人(包括分管区县长、分管乡镇长)的变动情况;
9、对各种重大的统计违法案件的检查、查处情况。
10、本地域开展的重大统计调查活动。
11、其他重要的突发性统计事件。
 
最后,用四句诗歌,对信息工作进行概括。
(一)“横看成岭侧成峰”——要有独特的写作角度。
(二)“时刻准备着”——要有不断的材料积累。
(三)“借我一双慧眼吧”——要有敏锐的新颖发现。
(四)“爱拼才能赢”——要有勤奋的拼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