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篇博文里,我分析了手机上网不限量带来的问题。其实,除了手机上网,还有很多业务也都曾经“无限”过,结果也都是一地鸡毛。
1、短信不限量
短信定价一开始就是渗透定价,1毛一条,相对语音可谓便宜,所以大受用户欢迎,最初几年一直以几个月翻一番的速度在发展。但即使如此,一些地区还不满足,为了追求更快的发展,还是瞄准校园用户推出了20元左右的“无限量”短信卡。
按照一般想法,一个用户在怎么发,一个月也就能发上几千条而已。有20元费用保底,运营商似乎并不亏,而且好像也没啥问题。
可是,发短信的未必是“人”,还可能是“猫”。
过了几个月,这些地区的短信量倒是迅速上来了,短信中心也快拥塞了,只是收入没增加多少。因为这些卡一个月发送的短信少则几万条,多则数百万条,统统被用来发送垃圾短信。在我所找出的案例中,曾经有短信卡一天之内发送短信40万条,一月下来发送了几百万条。这么多短信自然不可能是人手工发的,因为很快就出现了专业的短信猫。
发现问题后,这些地区立即停止了推广,可惜已经放出的短信卡却是覆水难收。分公司曾经对一些超高号码做过停机处理,但这些人却跑到移动公司来闹,扬言要到法院去告移动违约,所以处理起来极为棘手。后来采取了多种手段,终于将群发违法内容的一些卡停掉了,但这些人又跑到校园去收购这批卡,导致该地区的垃圾短信发送量一直居高不下。
这批短信卡投放市场才几个月,但清理完却花了好多年。
对于短信群发对网络的影响,外部人未必清楚,但做过网络的应该都听说过基站瘫痪的事情。事实上,这类短信群发就像DoS攻击一样,很容易造成整个基站的拥塞,严重的甚至会让HLR瘫痪,这种事情发生过很多次。
2、虚拟网不限量
对于移动来说,虚拟网恐怕是留住用户的最大杀手锏,效果非常显著,但付出的代价其实也十分高昂。
2005年之前,浙江的虚拟网基本上是不封顶的,结果导致一些地区的话务接通率急剧下降。
比如,绍兴地区面向出租车司机推出了无限量的虚拟网,结果司机就把手机当成对讲机,成天挂在车上跟其他司机聊天,一直不挂机,导致整个绍兴市区的网络质量都受到很大影响。
另外一个典型的地方,就是杭州的下沙高教园区。一到晚上,这个地方的话务就迅速上升,不仅学生很难打通,周边的居民也很难打通。为何?因为很多学生都插着电源煲电话粥,就是不挂机,因为一挂了可能再也打不通了。更加郁闷的是,移动的网络质量好反而带来负面效应,因为很多人连续通话N多个小时居然都不掉线。
这些地方都扩容过,但扩容的速度赶不上话务增长的速度,新增的信道总是一下子被话务占满。
我们做过分析,大部分的话务都来自超高的2%用户,只要让这2%用户收到一定遏制,无效话务就能大幅降低。后来公司下定决心,对虚拟网全面实施封顶。封顶的过程确实很难,花了大量人力物力,合理和不合理的手段都用了,但封顶的效果也是立竿见影,这些地区的网络质量迅速提升。
让2%的用户受到一定的限制,而让另外98%的用户得到更满意的服务,这就是封顶的价值。
3、优惠赠送不限量
关于优惠赠送的封顶问题,很容易被人忽视,因为确实不容易出问题。但这其实是有潜在隐患的,会让其他业务漏洞的后果无限制放大。
某地区曾经有那么一个政策,大致意思是A给B充值,A享受优惠。可是,这个政策存在漏洞,资金立即到账,导致B可以反过来再给A充值,B享受优惠。再加上优惠不封顶,导致这个漏洞能够不断地被循环利用。
结果,有人发现了这个漏洞,用两个号码不断这样操作,差点儿酿成千万级的套利案,幸好最后因为他人举报而避免了损失。
类似问题在稽核工作中我也曾经发现过多次,只是此类漏洞较难发现,参与套利的个人还不太多,所以损失有限而已,但其潜在风险不可小视。
所以,优惠封顶应该作为一个常规配置,这样即使出现其他漏洞,也可以防止后果无限扩大。
以上三个只是我自己分析过的典型案例,其实类似的“无限”问题还有很多,比如不封顶的语音套餐曾经让12586的SP将之用做声讯陪聊,不封顶的行业应用套餐被SP用作对冲不均衡结算费等等。不独移动运营商有这些问题,固话运营商针对宾馆等单位的无限固话也经常被人用作套利。
好了伤疤忘了疼,是人们的通病。因为人们总是愿意新的事物会截然不同,但实际结果却是一次次重蹈覆辙。
我们真的吸取了历史的教训了吗?3G时代,还会有多少一地鸡毛的无限资费?
曾经的无限资费,曾经的一地鸡毛
评论
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