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程度的生活内容,或是出现超过自身心理可接受程度的生活内容,当这种情况一旦出现,个体
在身体运转上就会出现不适症状,严重的就会发生个体的疾病。疾病可能是生理上的疾病,也可能
是心理上的疾病。疾病实际上也是一种个体的自我不自觉的调整。
对于生理可接受程度和心理可接受程度的理解还要有这样的认识:可接受程度的正值是超过的反映,可接受程度的负值是不及的反映。人体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各有其本身可接受的程度,它是一个生理可接受区间和另一个心理可接受区间,在区间的上方是超过,在区间的下方是不及。
每个人的生理可接受区间或心理可接受区间的大小和范围是各不相同的,个体可以通过躯体锻炼和心理调适,扩大自身的生理可接受区间和心理可接受区间。当个体目前的生理遭遇或心理遭遇超过或不及自身的生理可接受区间或心理可接受区间,疾病就从不适症状开始,这是人体的自然要求,目的是通过这一过程,使个体的生活在生理上或心理上返回自身的可接受区间。
人的生理可接受区间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常常会出现逐步缩小的状况,人的心理可接受区间常常会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逐步扩大可接受区间。这是因为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个体的生理机体会逐步发生老化,所以会引发生理可接受程度区间的缩小;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个体处事阅历的增加,心理逐渐趋于知天命的状态,因此个体的心理可接受区间会逐步扩大。
生理疾病就是个体通过身体不适,企图用这种方式,让个体调整生理运转,使生理运转状况回归到个体生理可接受区间中;心理不适也是个体运用的一种调整个体心理运转状况的的手段,企图用这种形式,使个体调整心理运转,让心理运转状况回复到个体心理可接受区间中来。也可以这样说,不适和疾病是一种信号,他提醒患者:到了调整自身生理运转状况和心理运转状况的时候了,再不调整,不适情况会与日俱增,疾病会加重。
若是不适或疾病是由于超过而引起,那么调整可以通过两种努力来驱动,一是避免超过,另一是扩大可接受区间的上限;若是不适或疾病是由于不及而引起,那么调整可以通过避免不及,或是扩大可接受区间的下限来实现。
这种对待不适和疾病的观念是一种全新的观念,它是建基于平衡论上的。中国古说上的阴阳失调,实际就是超过和不及,阴阳失调就是在人体的生理或心理运转中超过或不及于个体的生理或心理可接受区间。平衡阴阳也就是要让个体的生活运转中的生理内容或心理内容都落于个体可接受的生理可接受区间或心理可接受区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