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下的余生汉拓农村残疾人就业新路


残疾人是社会群体的一个组成部分。残疾是社会发展必然要付出的代价,残疾人的社会地位代表国家的维度。有位经济学家说过:“残疾人的聪明才智是社会的潜在资源”。 帮扶有能力的发挥潜能、自食其力实现就业,才能整体提高残疾人的社会地位。很多有能力的残疾人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自身潜力没有发挥出来,生活在贫困边缘,而需要政府救济和家庭赡养,这种情况体现在农村更普遍。高科技的网络,给行动不方便的残疾人提供了解社会、参与社会的机会,更有很多的残疾人利用网络发挥聪明才智而改变命运,一个由全国各地10多名农村残疾人,自发成立的“农业科技信息网站联盟”(感恩农业网)出现在网络空间,为村民提供了最需要的农业科技知识和市场信息,以经纪人的身份促进农副产品流通、农资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实现了农业科学技术带动农业发展,又解决农村残疾人的生活经济来源问题。发起人就是车轮下的余生汉———臧彩楼。

他曾经是一位身体健康、吃苦耐劳的普通人,在享受有着娇妻和爱女的和睦家庭天伦之乐。是命运让他成为二级肢体伤残的残疾人,更让他的最后一线生存希望也破灭了,瞬间失去了妻子和女儿,只能与年迈母亲、侄儿孤独的混日。是社会的爱心援助感动了他,找到了生活的目标,不但使自己的事业发展起来了,他更是把社会的爱心传递下去,他投身公益事业,资助贫困群体和残疾人,他以“感恩农业网”的名字和实际行动,感谢社会给最需要帮助的人援助之恩。

臧彩楼的童年是随父母从农村来到乌尔旗汉镇。由于没有城镇户口,日子过着艰难、拮拘的生活,初中毕业就投入社会开始打工。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与相爱8年的女友结婚了。然而,因他“盲流”身份未得到妻子家人的认可。简单婚礼匆匆结束,连夜他和妻子揣着亲友们给的贺礼钱,离家开始了艰辛的白手创业之路。辛勤的拼搏必有回报,在他看着积蓄的一笔不多资金,瞳景未来的美好生活之际,由于过分的劳累!在一次运货的过程中,被火车的轮子压去了左腿、右脚趾和右脚跟,突如其来的打击使他陷入了极度的沮丧和绝望之中。是妻子的安慰和鼓励,让他又重新站起来了。

车轮下的余生,不但给他留下了终身的残疾,还花尽了多年积蓄尚欠不少的外债。他要尝试拄着双拐走路,还要去拼搏解决全家的生活来源。他用妻子筹借来的200元钱买了一台旧的配钥匙机器,一边从事配钥匙生意、钻研刻字、修理钟表眼镜技术。在他感觉技术已经掌握,又要实现他的野心,东挪西借开办钟表眼镜店,他为人热情,善于经营,就在生意日渐兴旺之时,灾难恶魔又来了,一场大火把他所有的家当烧了个精光,他因行动不便没有及时逃离火海,被烧得体无完肤。这次火灾,让他苦心经营刚刚取得的成果毁于一旦,然而,新的不幸又接踵而至:他唯一的弟弟撒手人寰,弟媳也一去不复返,留下一个年幼的侄子由他扶养。几次的打击没有压垮他,使他更加努力地投入到经营中去,几年的时间积累了几万元的资产。却不想,灾难恶魔又一次把他抛向了黑暗的深渊。1996年正月初二,他串门回家,见到的是一幕惨剧:妻子和女儿双双倒在血泊中。歹徒闯入他的家中抢劫,妻子被当场砍死,15个月大的女儿被砍成了重伤,几万元的财物被洗劫一空。天,倾刻间塌了下来。他悲伤的埋葬妻子,廉价卖掉了商店,怀着一线救治女儿的希望,拖着病残的身体踏上了辗转求医的路程。然而,一切努力都未能挽回爱女的生命。看到被一连串的噩运刺激得精神失常的母亲,看到死去的弟弟留下的尚不懂事的侄儿,他的最后一线希望破灭了。。。。。。

就在他丧失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陷入了绝望的低谷中时,党和政府、亲人和朋友给他送来了阳光和温暖。镇政府号召全镇人民为他捐款、捐物,一份份温暖的爱心,象春风一般吹开了他心头厚重的阴霾,他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凶犯被抓住,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使他重创的心灵也得到了一丝安慰。在近一年的消沉和痛苦的折磨中,他看到多病的母亲和年幼的侄儿需要照顾,想到社会在最需要的时候给他的援助,就再次鼓起生活的勇气,要以感恩之心来回报社会和人们的关爱。他的活动板房商店制定了免费服务项目:年老者修理钟表眼镜不收费,残疾人修理不收费,贫困者修理不收费。乌尔旗汉镇所有考上大学的孩子凭入学通知书到他店内验光、配镜者,一律免费并赠送近视镜。在高新技术发展的今天,他凭敏锐的目光又看到修理手机是乌尔旗汉镇修理业的空白,又从头开始了学习修理手机的技术。诚实守信经营的管理模式让他的声名远扬,效益倍增。逐步还清了债务,买回了当年为救治女儿而廉价卖掉的店铺。在他安装完假肢的一刹那,他觉得自己又可以挺直腰板重新做人了。

上帝把财富机遇的种子,公平的分发给每个人,就看你有果断的睿智来抓住和能付出艰辛努力进行耕耘,把种子培育成为财富之林。臧彩楼不断扩大经营范围,购进高档验配眼镜设备和专研修理技术更精湛,成为乌尔旗汉地区唯一一家镇级甲级眼镜店。努力争取到了联通公司的业务代理,解决了当地群众的通讯难问题。投资15万元开办了华泰手机大卖场等等。他的项目业务量滚雪球般地增加,而在获取利润的同时,他从未忘记对社会的倾情回报:从过去至今12年间,只要凭大学录取通知书,就可以免费在他的店里,获得近视镜!近十几年的时间里,他已为几百名的大学生,赠送出了价值6万多元的近视镜,受益人尽百名。他在乌尔旗汉的三个店安排了12个人就业,招收了2名残疾人学徒,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技术传授给残疾徒弟,并将2个分店交给他们管理。镇养老院的老人们,曾多次得到他免费赠达的眼镜、录音机、收音机、钟表等;残疾人于喜凤开小卖店,他为其免费提供了两节柜台,他还出资1500元送到残疾人手中……

“华泰网吧”为他增加了经济收入,通过网络他开拓了更宽的社会和知识视野,更是在百忙的工作中挤时间参与公益事业,荣任民间组织“中国残疾人互助促进会副会长”。当四川发生惨烈的地震,他与残友共同在网络对灾区发展生产的援助——销售“北川茶”的公益活动。网络让他认识了很多各地的残友,2008年他了解到辽宁鞍山农村的袖珍人董志军,制作的“农业科技信息站”需要资料等方面帮助,他经常发动网友给董志军提供资料,并一再表示要对董志军给予经济援助,董志军也因为业绩卓越被鞍山“金农通”聘信息员,“农业科技信息站”受到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各级领导的重视,被台安县残联授予“残疾人创业带头人”, 董志军经常说“我之所以能够成功的回报社会,是得到臧叔和很多爱心人士帮助的结果”。 牙克石的重瘫男孩李海龙,今年二十三岁了,瘫在床上已十多年,脊柱和双下肢发生了严重的变形,没有一点力气,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需要别人来帮助。海龙以拼搏的精神,靠自己的努力学会汉字、电脑。海龙用仅能支配的手指在电脑打字。网络里出现大千世界应尽应有资源,听到大家经常说起牙克石市乌尔其汉镇有名残疾人企业家——臧彩楼的详细事迹,海龙便通过网络了解臧彩楼的感人事迹。就冒昧的与他进行了通话。他得知海龙的身体情况,鼓励海龙以拼搏进取的精神来实现人生价值。当得知海龙的电脑配置低,想买一个硬盘的时候,他拖着残肢亲自给海龙送来了。见到海龙想发挥网站管理的优势做一番事业,他便建议海龙学习董志军做“农业信息站”。在学习制作和管理过程中,发现呼伦贝尔盟在农业科技网络信息方面是空白,海龙便把要做“信息站”的想法告诉了臧彩楼,他马上就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要把袖珍人董志军和李海龙的模式进行复制。实现全国各个乡镇都有残疾人管理的农村科技信息站。因为他尝到了利用好财富机遇种子的甜头,要为各地的农村残疾人创造利用网络的机遇,让残疾人都能发挥聪明才智。他出资援助建立了“呼伦贝尔盟农业科技信息站”,他还根据残疾人的特点,着手把全国各地的残疾人“信息站”组织起来成立了网站联盟。他所设计的网站联盟方案是“各地以经纪人的身份携手互助,为村民提供农业科技知识和市场信息,建立农副产品流通渠道、做农资信息等方面的广告代理人,让农业科学技术带动农业发展,又解决了农村残疾人的就业问题。”

臧彩楼的感人事迹不但被赢得了社会的承认,还被全国的残疾人颂誉为楷模。他是呼伦贝尔市的残疾人自强模范,内蒙古联通分公司出版了“崛起”作为优秀营业厅被写入书中,他是牙克石市第十三届政协委员,2007年被评为牙克石市第一届感动森工之都人物,2008年被呼伦贝尔市政府评为道德之光模范,曾被市委书记曹征海、市长罗光虎亲切接见,2008年光荣的加人了中国共产党,2009年被评为牙克石市劳动模范。

当我问这位坚强、刚毅、不屈、自立的车轮下余生汉,你为社会和帮助弱势群体做出了这么多的贡献,今后还有什么宏伟计划要实施?他腼腆的说“人生的价值在於奉献,不是生命时间的长度,而是宽度。财富的价值不是拥有,而是支配其发挥用於社会的效果。我的今天事业取得成功,是在社会的爱心帮助结果。所以,我要把爱心进行传递,通过<感恩农业网>让更多的残疾人实现自身价值,让广大群众了解我们残疾人的生活情况,知道我们是有感恩之心的群体”。 我经过反思认为,把世上多么美好的赞誉用在他身上都会显得苍白;他的故事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同情的泪水,更多的是对人生的思考,对生活的感悟,还有让人心灵震撼的感动。

在材料写到这里即将结束之际,我告诉大家一个秘密,4月1日起允许符合条件的双下肢残疾人手操纵驾驶汽车,臧彩楼又与各地残友成立了“残障人车友会”,为促进社会的进步和解决残疾人出行、就业、生存困难需要的做出新贡献,请大家随时关注。

作者:栾启平

后附董志军和李海龙新闻报导的材料:
【董志军视频】 http://www.56.com/u80/v_NDk0MDYxNzM.html 
 http://you.video.sina.com.cn/b/22591722-1577519014.html
【李海龙视频】 http://www.56.com/u13/v_NTA2MzU1NTQ.html 
 http://www.56.com/u28/v_NTA3MjQ1Mzc.html 
 http://www.hlbrdaily.com.cn/news/2/2010-4-11/32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