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诗如画龙首山
走进四月,大地吐绿,树枝发芽,满山的杏花、桃花吐出了诱人的芬芳。龙首山向勤劳的铁岭人发出了春的呼唤。我也被这春的脚步叩醒,约上几个伙伴,在一个春意盎然的周日,换上旅游便装,去亲近大自然,拥抱如诗如画的龙首山。
在龙首山脚下,人民公园正门广场,络绎不绝的游人聚在这里。孩子们的欢笑声,小商贩的叫卖声不绝与耳。使这个两山对峙的山谷,充满着活力。拾阶而上,抬头望去,映入眼帘的是满山坡的松树、柏树吐着新绿。粉色、白色的杏花,桃花被微风轻拂,像是发出春的邀请。顿时一种沁入心扉的清新感涌入心田,荡涤着一冬的沉闷,山路是一溜的柏油小道,路边一侧安装上了造型别致的路灯,起起伏伏的,走在路上很是惬意。小路的两边又是满眼的翠绿和诱人花香,飘然之感从脚下升腾。顺着小路像北走,有供游人运动的场地,很多人在打羽毛球、踢键子、做操。还有供游人休息的石桌、石凳等。路边是供龙首山合唱团唱歌的天然舞台。悠闲的铁岭人每天在这里引吭高歌,抒发着情怀。路两侧丛林中不时有大尾巴松鼠出没,很讨人喜欢。我们几人此时也焕发了童心,打闹着,欢笑着,逗着松鼠玩。把自己带来的瓜子放在专门的食盒里,松鼠却生生的看着我们。猛然间,抓起瓜子就跑,一副滑稽的样子,让我们捧腹大笑。体会着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悠闲。
不远处,就是新建的八景广场。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铁岭有八景。“龙首寻秋”就是这八景之一。随着铁岭城市的变迁,这八景已不完全存在。但“龙首寻秋”这一景观却更加突出,它是铁岭面貌的像征。重温着这八景,关于铁岭旧时的记忆又浮现在眼前。好象一位厚重的老者,从历史走到了如今。几个儿时的好友,细读着关于八景的传说,坐在悠雅的石凳上,回忆着小时侯,老师带领我们到龙首山春游的情景。感慨着岁月和时空的变迁,赞叹着龙首山秀美的山水。竞有一种流连忘返、乐不思蜀的感觉。明代一位流放到铁岭的大学士陈循就给“龙首寻秋”一景这样的题诗,“霜林变丹红,秋高天气迥,幽人植仗来,踏遍碧峰顶。” 不难看出龙首风景的美妙之处。
到了星桥,站在桥中央纵观龙首山全貌,满山的松柏树、桃树、杏树、槐树,满坡的绿草,郁郁葱葱,密密匝匝,颇为壮观。盛开的桃花、杏花点缀其中,犹如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往东看,柴河水缓缓流过来。在和煦的春光映照下,将山、水、蓝天连在了一起,就像银白色的缎带。置身于此山此景中,心旷神怡的感觉油然而升。往下看,川流不息的人们,带着热情洋溢的微笑,奔着自己的前程,创造着美好的生活,给这个城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本地风光原秀美,出山泉水总澄清.”看到眼前的一切,久违了的兴奋与感慨,从心底陡然升起。
一路走来,除了秀美的山水,还有承载着铁岭历史文化的塔庙,亭榭,楼阁,还有很多的历史名人题词,横匾等。不知不觉,我们绕到了四望阁。登上四望阁的二楼,向远望去,广电大厦的电视发射塔,电业大厦的信号塔高耸入云端,都市花园、金城地产等高层建筑漂亮摩天。一个现代化的铁岭城呈现在眼前。向天空望去,朵朵白云,袅袅娜娜的升起,又淡淡泊泊的散去,在山边萦绕,朦朦胧胧的,浮盖着整个城市。此时心中徒增一种超凡脱俗的柔然。我们在惊叹着先辈们在楼阁留下丹青壁画的同时,也领略着改革开放给我们家乡带来的巨大变化。难怪当年的康熙皇帝经过此处时,为它题诗留念,抒发着情怀。他当年题诗的塔,就是我们现在见到的“驻跸塔”。
踏着夕阳的余辉,从“驻跸塔”走下山来。猛然回首,啊!好大一座山,养心又养眼,高深而雄浑。我们不仅赞叹着龙首山景色的壮观、秀美,更感慨铁岭历史的厚重和文化底韵的博大、精深。
我爱我的家乡,铁岭,我爱如诗如画的龙首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