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才”为国所“留”


原文地址:“才”为国所“留”作者:卢志扬

“才”为国所“留”

——关于国家引进国际高层次人才“流”与“留”的一点看法

 

    国家启动了一项旨在引进海外优秀人才促进中国发展的“千人计划”,我想在此就该计划实施当中“人”与“才”的界定,人才的“流”与“留”的问题,以及如何使所引进海外人才的所学最优地为中国所用这样几个内容,与大家作以探讨。

 

    “千人计划”的目的是要吸引具有国际经验和成就的高层次“人”,使他们能够将其在各个专业和行业中的“才”为当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所用。但是高层次“人才”的去留问题一直被人争论不休。面对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应该将“人”和“才”的概念分开来讲,才能在执行上解决“留”与“流”的冲突,也才能真正达到“人流、才留”的最佳效果,而不是“人留、才流”的窘况。

 

    “人”的流动性是现阶段高层次人才的一个基本特征,在全球化知识爆炸的时代,一个人的“才”有很大一部分是经由其与国际顶尖专家、学校和机构经常而充分地交流而取得的。一个有真“才”的人一定要有高度的国际流动性,如此他的“才”方不会在回国后与世界脱节。“才”的表现形式各异,具体来说,在研发领域工作的“人”,他们的“才”体现在行业技术和专利智慧财产权方面;而在高校从事教育的“人”,他们的“才”体现在经由对青年人传承所学,来为国家培养新一代人才方面。所以,如何在保证“人”的流动性的同时实现“才”的保留是引进高层次人才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我个人认为引进高层次人才的真正目标应该是实现“人流而才留”,其重点不是在每年能够留住多少“人”,而在于能否真正为国家留住“才”。这种“留才”可以体现在两个重要方面:一是用法律保证他们在工作中所产生的新研究成果、智慧财产能真正为中国所有;另一是确保他们能够培育出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所用的学生、学徒。因此,在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工作中,如何设计一套创新而完整的制度来鼓励“人”在国际上“流”动,同时能让“才”在国内“留”住,应该是所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

 

    然而目前“千人计划”的实施,在某些方面却显露出“重留人、轻留才”的倾向,这不但会浪费国家宝贵的资源,也可能引起与国际大公司之间智慧财产权的冲突和争议。此种危机最可能发生在并非全职回国,将在国企和大学中从事研发工作的“千人计划”入选者中。

 

    譬如,有部分“千人计划”的申请者存在与国内单位签订6个月的工作合同,同时在国外原工作单位还继续保持原来6个月的雇佣合约的情形。根据我在国外数十年工作的经历,外国企业对于其雇佣专家的所有技术专利和智慧财产的所有权归属和法律界定都是十分明确、硬性和全面的。只要你与公司之间存有合约,那么无论你是在什么地方研发出来的科技成果和智慧财产,通常都全部属于该公司。有些高新技术公司还明确要求其离职员工在若干年内不得为同业竞争者从事相类似的工作。国内一些单位在“千人计划学者”的雇佣合约中,普遍比较强调这个“人”回国后在国内实际工作的时间,但是对于该学者在工作中所可能产生的“才”的归属权,以及国内公司与同时雇佣该学者的国外公司在专利、智慧财产所有权方面可能存在的争议,则少有详细而明确的着墨。如此,在国外公司拥有完整而硬性的对于智慧财产权规定的条件下,如果我们对此关键问题含糊对待,则将来国家在可能发生的国际专利技术争议中就会处于劣势,白白花费了资源来留“人”,而让宝贵的“才”流失。这一问题亟待及早关注和应对,否则遗患难以估量。

 

    除了明确智慧财产权的归属以外,我认为另外一个能为国家“留才”的有效方法就是要求“千人计划”的专家学者在国内工作的同时,负起对下一代中国青年人才“传承”的责任,要求他们在工作中将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行业能力有系统地向我们的下一代传授。传承的成果可作为“千人计划”的一份重要任务和回国工作绩效审核的一项指标。老实说,如果每一个“千人计划”学者都能将世界顶尖的专业知识和行业能力传承给我们的下一代,这不但会对国家人才培养产生巨大的连锁带动效应和放大作用,同时也能使“千人计划”的果实真正在国内生根、发芽,在推动中国人才结构发生“质变”和达到永续发展方面起到极大的帮助。

 

  我能够入选国家的千人计划,是我个人在专业上的至高荣誉,但作为一名中国人,我更认为这是祖国赋予我的重大期许和责任。大多数“千人计划”的学者归国,主要是继续从事和引进发扬他们在海外的科研知识,以提升和带动国内研究团队的水平。而我在美、欧、亚一流大学从事教研工作多年,已发表国际专业论文350篇以上,拥有终身首席讲座教授之职也已15年。如果我只是想要继续做自己的科学研究,回国并不是我的最佳选择。我此次决定回国服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基于我以上为国“留才”的理念,希望在中国大学教育中引进一些创新的理念和举措,以实现中国高等教育“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进步,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拔尖人才。

 

    基于我“人流而才留”的理念,我给自己定出的千人计划的目标是:我要在10年内以北大为基础,为国家培养出至少1000名真正具有创新思维、全球视野、实践能力的领军型人才。这就是我个人要为祖国人才培养所做的“千人留才计划”,也是我经由“千人计划”回国服务的唯一目标和根本动因。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千年传承”,教育,乃民生之大计,我必将为之奋斗终身、别无他求。我会给自己“千人计划”的1000名学生编号记录,当我为祖国培养出这1000个拥有卓越专业知识和丰富行业实践能力,并且有着健康快乐心智和进取热情的拔尖人才之日,乃是我完成国家赋予我的“千人计划”责任和使命之时。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