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新書《开除自己的总经理》


紧不紧张?

 

六月一号要出新书了,书名叫《开除自己的总经理》,由华文出版社发行。封面请看相册。部分内容接下来会在这里联载。

 

这本书跟上一本《我的心跳,给你一半》是很大的对比。上一本是「血淋淋」的爱情小说,这一本是「血淋淋」的职场自传。

 

《开除自己的总经理》讲我在职场中如何从纽约做到东京,东京做到台北。在这些城市中如何从小职员一路做到总经理,但最后却决定开除自己,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

 

出新书,朋友问我:「紧不紧张?」

 

我说:「紧张什么?」

 

他说:「销售量啊!」

 

我本来不紧张。被他这样一讲,也毛了起来。

 

 

没有人知道答案

 

说不在乎销售量是骗人的。纵使自己不在乎,也该为出版社想一想。那么多人,花了那么多钱和时间,帮我出书,我对他们有责任。总不能叫别人洒钱,让我潇洒。

 

过去九年,我出了九本书。有些畅销,有些平平。心里毛起来后,研究了九本书的销售数字,想找出畅销的秘诀。

 

找了半天,一无所获。

 

以《蛋白质女孩》来说,为什么会畅销?

 

当年我很确定,是因为我写出了都会男女在爱情中的种种花招,而大家都耍过这些花招。

 

现在不确定了。因为当后来我,或其他作者,再度写出了都会男女在爱情中的种种花招时,销量就没那么好。

 

我不知道原因,不是因为当局者迷。其实我怀疑:任何产品,不管是书、电影、人、企业,真正成功的原因,没有人知道。

 

 

大家都在添油加醋

 

没有人知道原因,但大家都有一套说法。因为成功的当事人或旁人总会添油加醋、穿凿附会,让成功者充满传奇色彩。

 

但在每一位成功者后面,有很多跟他一样努力、做了同样事的人,却没有成功。也有很多什么都没做、什么也没想的人,同样成功了。所以硬要为成功找原因,纵使找得到,恐怕也不适用于别人。

 

这样说并不是向命运投降,劝自己什么都不做不想。我不是这样。因为这样成功的机率实在太低,这样的过程也没有乐趣。

 

这样说是鼓励自己,当你做好一切基本动作,付出一切血汗后,不要对结果患得患失。不要期望,不要比。这样成功的机率绝对比「不做不想」来得高,而且你会享受那努力的过程。

 

对于这本《开除自己的总经理》,我和华文出版社都做好了一切基本动作,付出了一切血汗。

 

回首每一本书,职场的每一步,我发现我不能控制结果,但可以控制,和享受,整个过程。人生的痛苦,都在于太过在意无法控制的结果,以及太少享受可以控制的过程。

 

让我用亲身经验,来拆穿一个谎言:吃得苦中苦,未必会方为人上人。吃得苦中苦,只是做好了室内装潢,要显现出这家多漂亮,还是要有人开灯。那个开灯的人,是上帝、是命运、是很多复杂因素组合在一起。

 

因为上帝、命运、很多复杂因素都无法复制,所以成功也是很难复制的。

 

或是说:成功者的态度和方法可以复制,但成功者的结果是无法复制的。

 

但这不表示就不要吃得苦中苦。对于职场的每一件事,我还是全力以赴。但我不会拿着成绩,跟上帝诉苦。

 

 

上帝不公平

 

想通这道理,轻松很多。20年的职场生涯,有时成功有时失败。失败时当然难免失落,但失落像雨伞上的水,抖一抖就干了。拿开雨伞,发现天早就晴了,我还撑伞干嘛?

 

但朋友不放过我,进一步逼问:「失败时,会不会担心你过气了?」

 

我说:「过气我不担心,断气我才担心。」

 

我的态度是:走运时,就低调地好好享受,感谢你身旁所有的人,与他们分享,试着别太嚣张。运气背时,就蹲得更低,尝试一些走运时没时间接触的人、事、地方,保持常态地工作,慢慢等到运气扭转。嘿,相信我,你总会运气背,但它总会扭转。

 

这态度说来简单,要做到还真是很难。因为我们毕竟是人。人有人性。人性让我们在走好运时觉得理所当然,一切是我应得的。走坏运时我们就怨天尤人,埋怨上帝不公平。

 

其实坏运和好运,并不听你差遣,但不会故意找你麻烦。很多事没有逻辑,都是随机。不管你意志力多么坚强,也未必能战胜厄运。不管你多么努力,也未必能讨好好运。你只能做到你该做的,然后与命运握手言和、微笑同居。你只能尽力做好「室内装璜」,然后在家里愉快过活,未来也许会有一天,也许不会,有人会在你毫无预期的情况下走出来,为你「开灯」。

 

 

人比事重要

 

我家有时「灯火通明」,有时「一片漆黑」。但我的焦点慢慢从室内的光线,转移到坐在我旁边的人。

 

因为做事做久了,懂得人比事重要。因为人是长久的,事是短暂的。

 

一件事、一天、一本书、一个工作的成败,都只是单一事件,它不会,也不该,影响到我的价值,和我对人生的基本信念。

 

一件事搞砸了,一天过得很糟,一本书卖得很烂,一个工作丢了,当下当然会沮丧。这就像某一天从早到晚下雨,造成万事不便,你一定心情很差。但当明天阳光普照,你就该,也一定会,忘了昨天下雨,心情也一定会立刻好转。

 

所以一件事、一天、一本书、一个工作的失败,就像某一天下雨一样,当下也许会造成很大不便,过了就没意义了。你不会记得过去的人生中哪几天下雨,所以也不用沈溺于那些失败。

 

人比事重要,而在人之间,某些人又比另一些人重要。

 

可惜的是,我们通常在当下看不出哪些人重要,哪些人不重要。我们搞不清哪些是伴侣,哪些是过客。

 

我自己就是这样。高中、大学、到美国念书、工作,这15年,我很少在家。班上的同学、社团的朋友、公司的同事,似乎都比家人重要。我可以跟他们讲的话,都比爸妈多得多。然后转眼间,当我再一次有时间跟爸爸讲话时,他病了。

 

在《开除自己的总经理》,除了写我的职场生涯,我第一次在书中谈到我和我的家人的关系。探讨王文华,为什么会是今天的王文华。家庭,对我的深远影响。

 

不管事业多么成功,没有人百分之百活在职场。我们在职场上的表现,跟我们在下班后的生活,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我也写到下班后的王文华,如何影响着上班时的王文华。

 

当爸爸病时,那些我曾经觉得重要的朋友和同事,早就失去联络。当他走后,那些我曾经觉得重要的朋友和同事,也没有恢复联络。我曾经以为只能跟他们讲的话题,早就忘了。我曾经以为只能跟他们讲的话题,现在也没有特别想讲了。

 

爸爸病时,我并没有一直陪在身边。总是有某些人,某些事,在发生的当下,看起来很重要,重要到让我转头对我爸说:「你等一等,我去去就回来。」然后他等了又等,我去了后怎样也回不来。

 

 

那段「你等一等,我去去就回来」的日子,每天我都在应付「单一事件」,很少能静下心想一想,我的整体人生。我总是沉溺在每天浮沉的电话、E-mail、简讯、邀约中,没时间也没能力,想起自己长远的梦想和情怀。我忙着每天上博客,却没发现,自己已经变成自己人生中的客人。我勤于更新网站,却疏于更新自己。

 

 

 

真正的畅销书

 

朋友说:「话虽如此,但单一事件还是很重要。你做自己的主人,但书卖不好,还是会丢脸吧!」

 

他讲得也有道理,于是我说:「我知道新书一定会卖得很好。」

 

「为什么?」

 

「因为我会买很多本。」

 

我预购了100本我的新书,送给所有在室内「一片漆黑」时,还愿意坐在我旁边的人,包括已经离开我了的爸爸。这个销售数字不会反应在书店排行榜,却会永远在我的心上。这张100人的名单,才是我最畅销的一本书。

 

--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