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体面劳动怎奈体制外没有社会主义


           要体面劳动怎奈体制外没有社会主义

    4月27日胡主席说:“要切实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完善劳动保护机制,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这是否说明现在广大劳动群众劳动是不体面的劳动,不体面的劳动是低贱的劳动当牛做马的劳动如奴隶般的劳动。六十年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劳动者的劳动还是不体面的劳动,伟大的人们是怎样把这实现的,经过六十年的奋斗把这实现的?

    “编外人员在改革开放年代僵化的人事制度松动之后出现,随着新世纪国家人事制度的“聘用制”改革而壮大,但直到今天,他们依然处于尴尬的地位,承受着体制内人员和社会人员的复杂目光。一方面,在就业日益困难的现实中,他们挤进了那些福利优厚、社会地位高的单位,进出高墙大院,收入稳定,无疑令人羡慕;但在单位内部,与那些生存在体制内、享受体制带来的完整福利待遇的人而言,他们又相对较难获得权力资源,政治、经济上的待遇都不及正式员工,一些人甚至有被视为“二等公民”的感觉。在一些单位内部,这种类似“双轨”的用工导致了同工却不同酬的状况——有的单位甚至用一份编制内员工的钱去养活三到四个编外人员。

    “在一些拥有正式编制的单位管理者眼中,编外人员是“外人”,没有“编内人”忠诚、可靠。一些政府机关,在加强保密教育时,公开规定“保密要害部门的涉密岗位和保密要害部位不得使用聘用的编外人员”。另一方面,在一些党政机关,也有少数编外人员是通过各种关系挤进来,因编制名额之限,暂以编外身份任职。他们没有通过竞争就获得了现有的职位,也因此得不到同事、以及公众的同情。“编外人员”这一群体,因人事制度的变通性改革而诞生。而他们的命运,也将成为改革深化的指标之一。”(《我们的工作,他们的编制?——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生存观察》,《党员文摘》,2010,3,P.38)。这里很好地解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编制内员工按“编制”分配,“编制”对编制外人员实行“按劳分配”,分多分少由“编制人”说了算,在这里是不讲革命前辈们追求的最起码的“同工同酬”的。在这里,编制完成了阶级的天然划分,编制内是官僚阶级。对于官僚阶级,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早已建成。建国六十年了,社会主义好也唱了那么多年了,广大劳动人民还没有被告知什么是社会主义,做为社会主义劳动者能获得什么样的待遇!编制内的人员的待遇一级一级都写得清清楚楚,如此看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是编制内的人的社会主义了,编制外人员是没有社会主义的也是没有资格讲社会主义的。几亿的农民工产业工人主力军是没有资格讲社会主义的,因为他们的那点工资还得总理来帮讨要才到手的。广大劳动人民也只能企求、跪求、拜求官僚阶级给些社会主义劳动者待遇了。广大劳动人民只求得到自己劳动成果的一半而已,统治精英可总是在说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利益奋斗终身的,好象劳动收入不是人民利益。广大劳动人民可以说,不给我们社会主义劳动者待遇,就不要说我们是社会主义的劳动人民,否则那样只能表明统治精英没有丝毫的诚信可言。

    没有社会主义劳动者待遇,就没有广大劳动群众的体面劳动。要“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全党和政府应该做能做的并不多,大家都看得很清楚。

    首先全党和政府要让广大劳动群众知道社会主义劳动者待遇理念,其次全党和政府一方面要赐予广大劳动群众社会主义劳动者待遇,另一方面全党和政府要允许和鼓励广大劳动群众为取得社会主义劳动者待遇体面劳动而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