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征信,“想说爱你不容易”


个人征信,“想说爱你不容易”

诚实信用历来都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可以说是开创先河,但是又能怎样呢?中国目前还比较缺乏把这枝“美丽的花”培育良好的土壤,与欧洲及美洲一些国家一对比我们真的差了很多。无论是立法角度还是我们个人信息的利用程度,都差距很大。个人征信,“想说爱你不容易”。

没事,个人征信,我们 ON THE WAY.

个人信用体系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 建立健全信用制度和信用体系, 既是适应经济新形势的需要, 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只有找到症结,并对症下药,最终前途是美好的,“钱景”也是灿烂的。

 

1.个人征信需求存在的问题。

第一,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导致个人信用利用程度不高。

第二, 政府对个人信用征信的引导与规范不够导致个人征信的有效需求不足。

第三, 传统观念直接影响个人信用征信的有效需求。

受传统观念影响, 我国居民“量入为出的消费习惯根深蒂固。

第四, 个人信用资料不全导致个人征信的有效需求不足

目前我国居民能够提供的个人信用文件主要有居民身份证、户籍证明、人事档案和个人财产证明(如存款凭证、实物财产和其他个人财产证明等)。前三种文件仅能说明个人的自然状况, 第四种虽然与经济有关, 但它仅提供了某一时点个人存款余额和实物资产情况, 并不反映个人收入多少、来源及可靠性, 也不反映个人债权、债务状况及守信状况。由于我国尚未建立起个人财产申报制度和个人基本账户制度, 个人收支和债权债务没有完整系统的记录,个人信用评价的基础数据资料十分缺乏。个人信用档案一片空白,个人征信成为“空中楼阁”。

第五, 个人信用资料的分割封锁降低了个人征信的有效需求。

目前, 我国居民的个人信用信息“原材料”, 要么掌握在公安、法院、人事、工商、税务、劳动保障等政府相关的部门中, 要么掌握在银行、公用事业单位、通信、保险等非政府机构, 处于极端分散的状态。同时, 这些部门和机构的信用数据档案系统相互封闭, 条块分割情况严重, 制约了个人征信体系建设的步伐。

2.个人征信需求市场的培育。

首先, 发挥政府部门作用, 运用市场机制积极引导、推动个人信用信息的建设。

当前, 我国尚处于经济转型时期, 市场经济发育状况和社会信用状况都不是很理想, 单独依靠市场的力量来推动个人信用信息建设是行不通的, 必须重视和依靠政府支持, 发挥政府在制定政策创造环境和监督管理方面的优势, 推动个人信用信息建设的快速发展, 提高其有效需求。

其次, 营造个人信用信息的法律环境, 提高对社会公众隐私权的保护。

再次, 立足全民, 培育良好的诚实守信社会风尚。

个人信用征信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 需要全民的参与, 要做好信用知识普及工作, 加强全民道德教育, 向社会大众宣传、普及信用知识,要注重个人信用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