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拿世博会期间的"中式英语"怎么办?


要拿世博会期间的"中式英语"怎么办?

 

张放

 

 

世博会5月1日正式开始,《纽约时报》就在第二天,也就是5月2日发表文章,拿世博会就揶揄一把。揶揄哪里呢?中式英语。诸位一定会问:不会吧,上海,俺中国那个上世纪三十年代就洋得够呛的地方?那现在又是世界金融中心的地方?那个当地人都那么洋,那么拽,还那么瞧不起“乡下人”的地方?怎么会跟老土的北京一样?又尤其怎么会在洋文上出问题?可能吗?那啥,老张,您是不是看错了?

 

还真就没错。那啥,不信的话,这样,我就把那10张图,给粘贴上好吧。看完了再说。不过,这次,可不是俺老张故意刁难洋上海,而是《纽约时报》人干的“好事”啊。


英语读起来相当于"死刑正在执行中"。呵呵。

 


英语读上去等于:“小心翼翼地滑一下,然后倒下”





这个更逗:英语读起来时,是这个意思:“香辣马克思主义”



这个正好给整拧了:“请务必喝高后驾车”,当然文法也不太对,那就不用管它了。呵呵。



不符合英语表述。



这个也很逗:“当诵唱时,请别弄出令人困惑的杂音来”



《纽约时报》说,这个“中式英语”写得很神秘,也特拽。但就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又是菜谱的问题。上海世博会为什么不借用一下北京奥运会时期弄好的汉译英的菜谱呢?


这个也挺逗的。上面说:“漂亮的小吃店,让你流哈拉子(口水的意思)”

 

 

本来2008年北京玩奥运会时,就全民讨论过“中式英语”的事儿。那时,我就站出来说,坚决支持中国人说中式英语,因为没有别的办法,毕竟,那时,连街道大妈们都开始学上英语了,不说中式英语,你让她们说什么啊?那阵子,没人听得进去英语不好学,或者学到精的说法。无数中国人都被忽悠得以为英语就那么回事,摆弄摆弄谁都会。其实,英语跟汉语一样,都是博大精深的语言,非无数寒暑下来,不可能学好的。

 

其实,《纽约时报》附加的文章里,说的还是很中肯的。有点逆耳,但绝对是忠言。当然,《纽约时报》也十分肯定当时北京奥组委的做法:尽量消灭掉“中式英语”,该报纸尤其提到:the Dongda Anus Hospital “肛门医院”(粗俗得让人忍俊不禁)被改成正确的the Dongda Proctology Hospital。Racist Park(种族公园)改成正确的“Minorities Park”。

 

但有一德国哥们儿,名叫Oliver Lutz Radtke,挺逗的。他却对中国人的“中式英语”情有独钟。他认为,“中式英语”已经成为“濒危物种”,应该得到专门保护。这个原来是广播电台的记者的哥们,居然正在德国海德堡大学专修“中式英语”博士学位呢。好家伙。他的观点是,消灭了“中式英语”,就会使人走路抬头时,再也看不到“中式英语”时产生的那种忍俊不禁的愉悦感,而且也会失去洋人观察中国人思路的一面窗子。

 

说得也头头是道哈。

不过,他这一说法,怎么听怎么像侮辱人的话,让俺国人感觉不舒服。当然,之所以出现这种永远没有可能消灭掉的“中式英语”的根本原因之一,我说的是之一啊,那就是翻译软件的横行霸道。现在很少有人愿意花钱找人翻译了,干脆就用软件一译,得,就译得七扭八歪了。怎么办呢?这次是上海,那洋气得不行的上海,居然出现了“中式英语”,而且还上了英语为母语的《纽约时报》的头条。

 

那么,到底能不能彻底根除“中式英语”呢?

 

还是那句话,中国人啥时把汉语抛弃了,认定英语为母语之后,再过个百八十年,就像那新加坡人一样,以说汉语为耻,以说英语为荣,才有可能出现所谓的最纯正的英语。呵呵,这事咋听咋不可能。所以,由此看来,那德国小伙也有点杞人忧天了,他的“中式英语”博士学位必须拿到,也一定会拿到。因为“中式英语”压根就不是什么“濒危物种”,而是如耗子一样普及的一种生物,并且会自生自灭地活到全地球剩下最后一个中国人为止。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