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张五常斥为“闯祸”2008年新《劳动法》在今天看来显然是生逢其时的,尤其是最近富士康面对指责时的转变,本田零部件工厂最终必然的妥协,都体现出2年前历经险阻破茧而出的那部修订版劳动法的前瞻性。倘使没有那部法律,我们何谈有尊严的劳动, 倘使没有那部法律,我们何谈工会地位的强化(与资方为伍的工会得到强化之后也不在此列),倘使没有那部法律,我们何谈产业转移和升级,倘使没有那部法律,未来几年我们还将有多少出口产品面临跨国公司的反倾销……
与劳动法的修订相似,我认为面临诸多质疑的针对私人新能源车尤其是电动车的补贴政策也将在未来几年促使中国汽车产业乃至能源产业以超过全球预期的方式进行产业升级。这种超于全球其他国家的补贴力度一方面体现出中国财政收支的充裕性,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我们对低碳经济的前瞻。虽然每次补贴总有评论员钻“究竟是跨国公司占便宜还是本土公司占便宜的”牛角尖,但我相信这个政策本身将引导全球的新能源车投资更坚定地流入中国,不仅本土的比亚迪会更有信心地加大新能源车研发投资,其他跨国汽车公司也会禁不住庞大消费市场、享受补贴的双重利好,倾其所有帮助中国完成新能源车的研发和市场化,这将有可能使得中国有可能第一次以完全市场化的方式,用政策引导而非市场保护来达到技术产业升级的目的,想想看,如果中国的纯电动车的销量在全球第一个达到了规模化降低成本的目的,那么赢者通吃的局面就有可能在中国率先形成。
与2008年通过新劳动法的时候相似,新能源的私人补贴推出的时间也一拖再拖,面临的各种质疑也非常多。但如果我们不改变现状,我们实际上就是在以鸵鸟战略的方式面对未来。在新劳动合同法以及工会基层组织逐步健全的情况下,我们的整体薪酬可以进入上升通道,这才有可能避免更多社会矛盾的发生。同样,针对私人的新能源车补贴政策也是在明知目前不可行、但也必须为之的情况下推出的。没有这种前瞻性,我们将很难指望有一个光明的前景。一如我们今天面对日趋严峻的劳资纠纷时,如果法律上再缺少一个已经修订的劳动合同法,我们会更为被动。我们能够今天以平常心看待本田工厂的罢工,富士康能够以加薪等方式积极去解决自己的困境,这都说明我们2008年的选择是正确的。除了少数对利润有无穷偏好的资本所有者,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从这个法律中得利了。我相信新能源补贴也会在未来给我们一个同样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