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民沟通的技巧
——读报香港文汇报《疫情虽难测 安排可检讨》有感
昨天,读香港文汇报6月10号的一篇文章《疫情虽难测 安排可检讨》有点感触。请大家注意的是题目,一个“虽”字,道出当时和现在的政府的对甲流防控的初衷与现在的反思。香港政府办事的这种公开与透明的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我这里不是去评判去年甲流防控的得失,而是对学习香港特区政府在处理一些与公众公众密切相关的事情上如何民沟通的技巧与真诚。其实广州新一任政府的办事能力和作风上也有所改进。比如这两天万庆良市长雷厉风行、深入市井办实事的作风就是一个与民沟通很好的做法,值得赞扬和推行!有些事情不是你不说就不存在,有些事不是你不处理就偃旗息鼓,相反,这些事会积重难返,官与民的距离越来越远,误解成怨恨。昨天以前,我对广州市儿童医院出现的事情积极面对媒体,尝试通过对一种现象的分析,增强大家的认识能力,达到理解与和解。这个节目将在近期《广东卫视新闻频道》的第一访谈播出。真的,冤可解不可结呀!
以下是《疫情虽难测 安排可检讨》的全文,请用我上面提倡的一种方式去阅读和理解。
政府去年底购入的300万剂疫苗仅注射10%,其余约270万剂、价值2亿元的疫苗无人问津,到今年10月因将过有效期而要销毁。甲流疫情复杂,香港近年又屡次爆发大型传染病,政府坚持安全第一、人命第一的原则,采取宁紧勿松的防疫政策可以理解。不过,2亿元毕竟不是一个小数字。疫情虽然难以预测,但经验教训却不可不总结。当局应该从市民为何不愿打疫苗和防疫部门对疫情的分析是否准确这两个层面进行检讨,以便今后作出更符合本港实情的防疫安排,既有效防疫,又善用资源。
甲流去年5月在港爆发,一度需要封酒店、全城大消毒,世界卫生组织更把警戒级别提升至最高的第6级,全港市民一时间人心惶惶。基于保障市民安全的考虑,政府于去年6月份向立法会申请拨款购买疫苗,得到议员和社会舆论的支持,拨款申请顺利获得通过。当时甲流疫情变幻难测,在欧美等地扩散快、死亡率高,特区政府严阵以待防疫,动用巨额公帑购买疫苗,目的都是为市民“买重保险”,把好安全关,这种谨慎防疫、尊重生命的态度和做法,无可非议。
防范传染病袭港是一项长期工作,政府应对防范甲流的工作包括注射疫苗的安排进行检讨,为今后防疫提供可借镜的经验,才能提升防疫工作的成效,令将要报废的2亿元疫苗代价没有白费。港人普遍不愿意注射疫苗,导致大量疫苗被浪费,相比之下,台湾及内地接种甲流疫苗比率都较香港高,政府应该好好研究原因何在。这对于推广新一批的可防范甲流的季节性流感疫苗,具有直接的借鉴意义。
同时,对于本港疫情的评估,除了参考世卫的信息外,政府还需要更多地综合本港医疗、小区、财经等多方面的意见,有利于对本港的疫情作出准确贴切的分析,既不盲目乐观也不疏忽低估,才能在决定采购疫苗数量、采取小区防疫措施方面,做到恰到好处,最有效地运用公共资源。
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2010: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