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规划纲要》:顺口溜语录,微博式点评


66,《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发布,有关领导人和专家给出了一系列有“顺口溜”通俗性的精彩解读。今天下午,由于受一个茶座聊天的刺激,使我突发冲动,想从有关文本中摘录几点警句给出“微博”式点评,以博网友一笑。

² 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根本。

——如果将这六对词组错乱替换,例如“科技是根本,教育是关键,人才是基础”,这能读通吗?如果能,这三者到底是什么关系呢?我晕!

²《人才规划》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

——新中国成立都60年了,早干什么了?为什么突然制定这个“第一个”规划?这不是冠冕堂皇的几句话就能够给人民大众一个交待的!

² 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人才发展以用为本。

——既然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人才”是“人”还是“才”?“人才”难道是一个可“用”的东西吗?谁可以(有权利、有资格)把谁当“人才”来“用”?这两句话是怎么“辩证”地统一在一起的?请正面回答!

² 人才是科学发展核心竞争力,各地要有自己的“千人计划”。

——各级政府不分青红皂白地机械制定正好不多不少“一千人”的人才计划,请问这符合“科学发展”观点吗?这样“造”出来的是“人才”吗?“核心竞争力”就是如此这般地“计划”出来的吗?

² 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

——如此说来,不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低的劳动者,都是“第二资源”了?如果没有广大劳动人民组成的“第二资源”垫底,或者国民都是很低等的“第二资源”、“次级资源”,你这“第一资源”从何谈起?按照如此逻辑,最后不是要在国家政策层面将所有人都归并在身份不等的“等级”里分出三六九等的身份来吗?这样的“规划”会带来什么恶劣的社会后果可想而知!

² 实施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合理流动政策。

——关键是这三种群体“流动”怎么“合理”,否则这样的政策一旦走歪非常可怕!

² 2020年,建设300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培养1万名精通战略规划、资本运作、人力资源管理、财会、法律等专业知识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由国家资助的宣传思想文化领域文化名家达到2000名……支持培养5万名住院医师……每年培训100万名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到2020年,累计培训1000万名左右……在全国建成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1200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培养100万名高级技师……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目标……

——这样一系列“重大人才工程”究竟是怎么“设计”出来的?由哪些高人一等的“人类工程师”或“计划精英”专业设计的?有“科学发展”根据吗?是什么根据?这种将活生生的“社会人事”变成冷冰冰的“数字工程”之套路,是国人都熟悉、都司空见惯的老套路,数十年来我们曾经实施过多少如此这般的“伟大工程”,但到头来其结果都是怎么回事?对此不看好可能会犯经验主义的毛病,但一而再再而三的“历史经验”让人没法持乐观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