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雷先生《新闻解读文章应该杜绝抄袭盗版》一文,在《价值中国网》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极大的共鸣和反响。该文提出的看法和观点很有见地,切中肯綮,值得《价值中国网》和广大作者深思。
孙先生敢直言,值得敬佩!
对孙先生所言,本人深有同感,但碍于自己曾数次得奖并两次作为评委参与其中,且6月第一期本人也有作品被评委推荐,不方便像先生这样直接发表自己的观点,以免让人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新闻解读”应该是对新闻事件的背景、过程、真相、性质、影响等等进行阐述解说,对一些不为人知的事实或事件本质进行分析研究,就新闻事件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发表自己的认识、见解和体会。评判的标准除孙先生所言的5点之外,还应做到见解独到、解读深透,时效性、针对性、逻辑性、可读性强,最好还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有启迪性、指导性和实用性的观点。本人在写作过程中也尽量遵循这样的原则和标准。
作为曾经的评委,即使自己的工作再忙,我对入围作品是每篇必看的,而且是尽可能挑出有代表性、观点独到、逻辑性强、解读深刻的作品来推荐的。但说到要鉴别有否抄袭,那只能是网站工作人员的责任了,评委都是临时性兼职的,本身还有很多工作,不可能每篇作品都进行排查鉴别。从本人两次担任评委的经历来看,网站对入围解读作品的过滤把关确实不够严谨,以至出现数次需要重新评审的情况。至于某些评委根本没有看完所有作品,随便看一两篇就进行推荐,这确实是对《价值中国网》、对解读评奖活动、对其他入围作者很不负责任的做法。
还有一点必须说明的是,作为曾经的获奖者和评委,我觉得网站在推荐冠亚军作品时,着重考虑的是作者是否属新人(对网站来说,没有得过奖就算新人),并不十分注重解读文章的内涵和质量,甚至有些根本不能称为“解读”的和一些不符号基本要求的作品也能得奖。对此,我一直有不同看法,但由于自己也曾是新人,也不好过多评论。
对于孙先生提出评委对跨行业或不熟悉的解读有否资格和能力作出公正评判的问题,我觉得这反而并不是问题的关键。专业性的文章也应该突出大众化和可读性,解读就是为了把深奥的东西浅显化,把别人看不出、想不到、读不懂的新闻信息剖析分解成一张张一看就明的图片,把隐藏在新闻背后的能反映事件本质的和有价值、有哲理、有意义的内容发掘出来。堆砌统计数字、卖弄专业理论、内容高深莫测等类型的文章根本不应在推荐之列。只要评委对文章负责、对评奖活动负责、对《价值中国》网负责,理解活动宗旨,认真研读文章,坚持评判标准,公正客观推荐,同样还是可以胜任的。
内涵是文章的血肉,质量是文章的生命,文章的价值就在于内涵和质量。对一个活动乃至整个网站也一样,没有内涵、质量低劣甚至是抄袭剽窃的文章也能获奖,这对“价值”两个字是极大的讽刺。如果网站过分强调发掘新人,“为出新人强派奖”,却忽视了解读文章的“内涵”和“质量”,就无异于“捡芝麻丢西瓜”,是舍本逐末,整个评奖活动就会离题万里、变调走样,《价值中国》这个名称也会名实不符。
炒作只能带来短暂的人气,价值才会带来前进的动力。希望《价值中国网》的编辑们能重新审视“网络就是社会”这一网站口号的深刻含义,牢记第一届财经新闻解读大赛“网罗解读高手,发掘观点英雄”这一活动宗旨,把评奖活动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来,才能不断扩大网站的正面影响,真正提升网站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