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中心指数排名北京不敌上海 重庆名次飙升


  中国金融中心指数排名北京不敌上海 重庆名次飙升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在深圳发布“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FCI),是为了明确不同城市发展金融业的优势与差异,给予各地规划金融业发展提供参考,借鉴了伦敦金融城定期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思路,综合运用金融发展和城市发展等方面的理论,充分考虑我国城市统计数据特征等,形成了一个目前适用于国内金融中心竞争力评价的动态评估指标体系。而该指标主要考察金融产业绩效、金融机构实力、金融市场规模和金融生态环境四大指标,CDI中国金融中心指数涉及80余项指标,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介绍说,推出CFCI的意义在于它可以作为政策分析的工具,提供了与全球金融中心进行比较和分析的方法。根据中国经济和金融中心资源布局特征,将26个区域中心划入东北、中部、西部、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南部沿海六大区域。其中,沈阳、武汉、重庆、天津、杭州和广州六大区域金融中心在本区域内综合竞争力最强。

  确实在中国32个城市提出了建设金融中心的设想和目标。但是,金融产业的发展和金融中心的建设极为复杂,与国家的金融制度环境以及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高度相关,同时也与各个金融中心的发展定位、政策措施及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密切相关,一个城市的金融业发展水平是众多因素的综合体现。据报道,第二期CDI中国金融中心指数涵盖29个城市,其中,合肥、苏州、温州、无锡和南昌5个城市是首次上榜。涵盖中国29个金融中心城市的“中国金融中心指数”显示,绝大多数金融中心得分高于去年发布的首期指数。本期综合竞争力排名前十位的依次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杭州、南京、宁波、重庆、武汉。排名第一的上海得分为106.52分,重庆上升最快,名次也有上期的21名升至第8位。上海、北京、深圳三个全国性金融中心的竞争优势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相对于区域金融中心的竞争优势更加突出。

  近年来,我一直关注各地金融中心建设,金融作为高端服务业的代表,不仅是产业结构转型的方向,更是促进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和工具。研究者认为,上海在金融业在岗职工总数、金融业增加值、机构国际化程度、证券机构实力、金融市场规模、金融人才环境和商业环境方面表现突出,但是金融产业绩效增长速度、保险及银行机构实力、城市绿化、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不足。北京虽然在金融产业绩效、金融机构实力和金融生态环境三项分类排名中位列第一,但在金融市场规模方面的软肋使得北京在本次综合竞争力排名中落后于上海位列第二,主要原因在于北京目前没有集中性的金融交易市场。深圳的金融产业绩效和市场规模排名第二,金融机构实力排名第三,金融生态环境排名第四。较于上海,金融市场规模上较为落后;较于北京,差距主要体现在金融机构实力和生态环境上。重庆金融产业绩效、金融机构实力、金融市场规模近几年发展很快,金融生态环境也有很多的改善,重庆名次也由上期的21名升至第8位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