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学会戒傲气


  傲气,是目中无人的盲目行为,是不自量力的狂妄作风,傲气的人眼空四海,脾睨一切,傲世轻人,仰首天外。一个傲气的人,他既然瞧不起别人,别人也就不买他的帐。这样,傲气者只能孤芳自赏,结果必然是在傲气中自己把自己孤立起来。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傲是内心自惭而以道貌岸然来加以掩饰;从伦理学的角度看,傲属于一种不良的道德品行;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傲势必造成人际关系的不和谐;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膏肓积乎骄慢”。一些无法补救的过失是长期傲而造成的。

  我国古代的典籍中就有“满招损,谦受益”的警名。毛泽东同志也曾指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在一个领导班子中,每个成员如果都能谦虚谨慎,不骄不傲,就能齐心协力,领导者对待下级群众谦虚谨慎,干群关系就能融洽和谐,领导者在群众中才能有威信,对群众才能有号召力。

  现实生活中一些人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听不进批评意见,不接受新事物,不注意更新观念;有了点成绩就停步不前,盛气凌人。比如:有的人学习有了点收获或者工作上有了点成绩,就洋洋自得起来;有的人事业上有了点成就或者有了点名气,就忘乎所以;有的人走上领导岗位或者职务提升了,就“官升脾气长”,就象一幅题为《猪八戒做官记》的漫画所描绘的:刚上任和熟人见了面还“握握手”;再要见面就“招招手”,和熟人逐渐疏远;过一段时间,见面从远处就“摆摆手”了;若以后见面就不理睬别人,飘飘然起来。你看他鼓着肚子,扬着头,嘴巴、鼻子向上翘得老高老高,这时就“背背手”了。

  傲气是一种俗气,它哗众取宠、盛气凌人,摆出“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俗态;傲气是一种无知,它庸俗浅薄,狭隘偏见,表现出夜郎自大的心态,是虚荣和一知半解结合的怪物;傲气是一种愚蠢,它故作高深,附庸风雅,其实是井底之蛙的仰望,是矫揉造作不高明的表演;傲气是一种自负,完全使人疏远而难于接近,或敬而远之、或避而躲之,使人感到强硬固执和刚愎不仁;傲气还是一种流沙,它正像人们所说的“傲气十足是成功的流沙”,常常因此而导致事业的失败。

  我们不难看出:傲是无知的别名,是智慧的尽头。常言道:人上有人,天外有天,山外有山,楼外有楼,还有能人在前头。你在某个方面有些本事,但在这方面比你本事高的还大有人在,真正有大智慧的人深藏不露,又有什么值得傲的呢?事实上,真正既有本事又胸怀大志的人是不会骄傲的,倒是那些一知半解甚至愚昧无知的人最容易傲。有则寓言说,长颈鹿因能吃到几米高的树叶而傲,小山羊却因能从篱笆逢中钻进去吃草而傲。总之,越无知,越容易找到傲的理由。

  纵观古今,杰出人物大多一生谦虚谨慎,即使在功勋显赫、位赫权重之时,也能严于律已,廉洁奉公,死而后已。有些为官者,之所以颐指气使,专横跋扈,以权谋私,贪赃枉法,铺张摆阔,肆意浪费,无不以傲为开端,真是“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俄国文豪列夫·托尔斯泰说:“一个人就好像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计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则分数的值越小。”因此,每一个人都应该保持谦虚谨慎,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自己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都尽可能对他人产生良好的影响和激励。戒傲气,要切忌“老虎屁股摸不得”。请记住明代陇陆其所告诫我们的“做人不可有傲态,不可无傲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