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钱人都管不住,那穷人还怕什么啊!”
前些日子,万庆良市长的这条语录,成为报纸的头条。正好那天风凉,我作为退休老人与一位年轻朋友在芳村珠江岸边的酒吧街散步。这位对弗洛伊德颇有研究的朋友,对于万庆良市长的这句话不以为然,我却觉得,市长这句话的意思,是官员言论中难得的上品。
这句话的背景,大家都知道:二沙岛宏城花园,是广州首屈一指的别墅区,可是别墅区的63栋别墅里面,有61栋都在重建、改建,甚至扩建。城市建设,是讲究规划的,不能任由业主为所欲为。宏城花园别墅的私自改建扩建,已经有五六年的时间了,却一直没有得到整治。老百姓自然会问,是不是因为这些业主有“背景”,政府就对他们网开一面呢?
老百姓心头的这个问题,是有历史根源的。君不见几十年来,号称广州“市肺”的白云山,就被一些“背景”强大的主儿,蚕食了不少地方。期间,也没少演出市长“怒斥”的镜头,可惜最后多半还是不了了之。比对城管对于无证摊贩那泰山压顶般的整治,这很难让市民不产生我们的城市管理欺软怕硬的印象。
一些人的经济的或非经济的活动,恶化了另一些人的经济环境和生活环境,就叫做污染。控制和治理包括违章扩建在内的污染,一靠人们自觉,靠公德心,二靠舆论和社区互律,更要靠政府主管部门的管治。
以为市场经济就是只讲个人利益,甚至可以为所欲为,是很大的误解。事实上,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对于影响他人利益的行为,管治恰恰都比较严厉。例如,每个居民小区有它自己的格调。购业入住,一方面房子花园连同地皮都是你的私产,另一方面你并不能对你的私产为所欲为。草地养不好,会有舆论压力,甚至招来邻居通过社区转达的抱怨。想在你的私产房屋上开一个窗,必须首先取得社区方面的同意。至于加一个小阁楼或者装一排我们的“防盗网”那样的东西,答复几乎总是否定。小区防止景观污染,也靠文明、舆论和管治。当年,刑满释放的前美国拳王泰森,以“不堪记者骚扰”为名,要求把私宅花园的围栏从一米八加高到三米。他的要求很快就被驳回,理由是不能因为名人就破例。
可是在我们这里,有“背景”的业主就可以为所欲为,政府的规划等等,还有什么公信力?这些“老虎”不打,只狠命整治挣两个钱糊口的小贩,可不是欺软怕硬?
现在,以新上任的万庆良市长为代表,广州市政府决心整治一下这些老虎了,这是很好的事情。总体上说,穷人总是比那些“有背景”的人善良得多,政府对“有背景”的人常常网开一面,是穷人怨气的重要原因。茅于轼先生说(大意):为什么中国人怨气那么大?因为政府不讲道理。欺软怕硬,就是“不讲道理”的一种具体形式。相反,如果对于违规的“有背景”的人,也能够依法整治,老百姓的怨气就不会那么大。
我们欣赏万庆良市长传递的决心,我们也祝愿万庆良市长好运。这个好运是非常实在的,那就是“民情可用”,特别是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因为互联网,无端骂人的官员,完全可能仅仅因为无端骂人就下台。这在以前只讲究“站队”的时代,却是完全不可想象的事情。
有人说,违章建筑应该由城管部门管,何必等市长发怒?这里,我倒是觉得城管部门不无委曲,因为长期以来,我们的政府部门已经习惯不是“有章必循”,而是面对“背景”的时候,“督办才办”。这种“中国特色”,自然非常伤害政府的公信力。目前来说,政府首长的“第一推动”,对于扭转这个局面,还是不可或缺。拨乱反正嘛。在比较强大的“第一推动”之下,成就有章必循的政治环境,则广州幸甚,中国幸甚。
新官上任三把火,很好。有人担心市长会不会虎头蛇尾,我看不会。互联网时代,第一喉舌都要在可能的范围内争宠于民,更何况距离民众不那么远的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