惬意别墅 回归人生


  惬意别墅  回归人生

  刘长杰 / 文

       稀缺的土地资源和急剧增长的城市人口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催生了“别墅是中国极少数富人生活专利”的大众化认识。与此同时,别墅如果再穿上山海林泉等自然景观、精致的装修格调、高端的城市配套资源、独特的产品类型等“珍稀外衣”,那么别墅毫无疑问会戴上一顶“天价”的帽子。

       然而,透过这些眼花缭乱的“别墅观”,追根溯源,别墅其实是每个人心底都试图拥有的一种生活方式。

  在欧美,那些以Villa、House、Townhouse等形态存在的住宅,实际上已经成为大多数普通居民的居住常态,而我们却习惯称其为“别墅”。所谓别墅,英文单词Villa,源自法语,直译为“乡间的小屋”。

  Villa最早产生于欧洲,那些在巴黎、伦敦等大城市住腻了的人们,为了换换空气和生活情调,就在自己郊外的领地上兴建了这些小屋,供自己兴致来时度假、打猎、钓鱼、野营或者会见私密客人之用。

  尽管总是有个别的虚荣者拿别墅来炫富,但与Villa最早的功能定位一样,今天的别墅,除了固有的居住功能外,更多体现的则是人们对大自然的一贯渴望,对宁静、和谐、个性、私密的乡间生活的心灵回归。

  我们认为,别墅生活的核心就是强调自然与人性的和谐共生。在国际通行的别墅“6S”理论中,SUN(太阳)、SKY(天空)、SPACE(空间)强调的是人与建筑、人与天地、人与自然的亲密与和谐;而SPEAK(交流)、STORY(故事)、SPORT(运动)则体现的是人与人、心灵与心灵、思想与思想之间的亲密与和谐。

  从这个意义上说,别墅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体现的恰恰是繁华都市与宁静庭院之间的时空切换;别墅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呈现的恰恰是紧张工作与闲适生活之间的角色转换。 

   ***注:此文发表于20100622时代商报地产版,属应景之作, http://epaper.lnd.com.cn/html/sdsb/20100622/sdsb481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