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365地产家居网》发布的消息,上周上海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17998元/平方米,比前周下跌7%,创4月中旬楼市新政颁布以来的新低;而商品住宅成交量同样继续滑坡,成交面积为6.5万平方米,环比下跌23%,也是上海连续第7周成交量低于10万平方米。
如果和去年同期相比,则成交量萎缩程度更为惊人。去年上半年,上海一手商品住宅房成交面积超过880万平方米,平均每周超过33.8万平方米,是上周的5倍多。
从供求关系看,上海楼市也由过去的“供不应求”变成了目前的“供过于求”。调控开始的4月份,上海商品住宅房供应量为123万平米,而销售量仅为102平米;而5月份,供求关系更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当月商品住宅房供应面积为95万平米,销售面积却仅有31万平米,供求比超过3比1,市民观望情绪进一步加剧。此外,上海即将进入“后世博”时代,世博会所带来的利好已经逐渐消退,市场盛极而衰也是在所难免。
与一手房相对应的是,二手房新增挂牌数量剧增。上海“网上房地产网”显示, 6月的前半个月里,二手房挂牌量增加了10144套。而整个5月份,全市二手新增存量住房挂牌量仅为9000余套,表明投资者已经结束观望,急欲抛售撤离的心态更趋明显。
从宏观调控形势来看,住建部、央行、银监会于6月初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中第二套住房认定标准的通知》,不但规定“二套房”以家庭为单位,并且“认房又认贷”,还对居住不满一年的非本地户籍人口贷款购房,一律按二套房政策执行。如此严厉的“二套房”认定标准,在短期内将对抑制不合理住房需求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也预示着中央的本轮调控力度不仅不会放松,还会视市场情况而不断加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69c6830100jgjt.html) - 房价下跌,上海定当“带头大哥”_周蓬安_新浪博客
精明的上海开发商,正是看准了总体形势,主动打破市场坚冰,以价格优惠撬动市场,一方面给市民以实惠,另一方面也是对中央调控决心的积极回应。
上海本土房地产龙头企业绿地集团,自5月初退推出“日议价”后,6月初又乘公司成立18周年之际,对分布在41个城市的100多个项目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优惠活动,仅上海楼盘,最高降价幅度已经超过17%。
而其他企业也有不少加入到降价的行列当中。比如保利地产,自5月初羞羞答答地加入到降价行列后,其位于上海宝山区顾村的“保利叶上海”项目在调控政策出台后的开盘价已经降为15500~17000元/平方米,而在今年3、4月份,项目内成交新房价格曾高达18000~19000元/平方米。
经过两个月房地产政策密集调控的高压,上海房价已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上海官方监测数据显示,上周商品房住宅成交均价为17998元/平方米,环比下跌7%,创4月中旬楼市新政颁布以来的新低。
而与上海不同的是,其他一线城市房价均没有出现明显的回落,北京大部分开发商甚至甘愿新开盘项目“零成交”,也不肯让利销售。其原因可能是仍然寄希望于国家为了实现“保八、望十”的目标,而有可能使此轮调控和往期一样中途夭折。
但笔者以为,中央此次调控措施,不可能再和过去一样半途而废。此轮调控,除了考虑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外,更多还是为了化解民众对“高房价”的怨恨,以缓解社会矛盾。
而上海地产界,正是顺应了当前形势,在目前低迷的楼市行情下,放弃“死撑”策略,以价格优惠换取成交量。
笔者预计,一线城市的“降价促销”最迟将在8月份全面展开,并迅速向二三线城市传导。而此轮降价的“带头大哥”,应非上海莫属。
我的相关文章:
中央、地方、开发商、百姓四方博弈,未来楼市知向何方?
上海单独扩征房产税,绝无可能!
开征新房产税,并不能降低房价
完善房产税取代物业税,是理智的选择
“开征物业税”,咋一次次撩拨公众?
由重庆“特别房产消费税开征”遭辟谣,聊聊税收立法程序
完善房产税制度,或让物业税胎死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