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关帝”从福建登船赴台


帝君金印

能得关圣帝君「金印」是大福报之人,有「金印」在身上必会大富大贵,但是关圣帝君是正神,最忌人行淫邪,最喜人行善积德。关圣帝君有三句话传谕世人:

一、愿天常生好人。
二、愿人常行好事。
三、愿口常说好话。

天运不可测,但是第二项与第三项,我们是可以做到的。除此以外,要常念诵《关圣帝君觉世真经》,行善积德与念其经,关圣帝君必护佑之,赐下「金印」於善人。
 

   圣帝姓关,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山西解州(今山西解县)常平村,宝池里人。乃夏大夫关龙逄(音旁)的后裔。圣父讳毅字道远。
关帝系东汉、桓帝延熹三年(公元一六○年)六月二十四日圣诞。於建安二十四年(公元二一九年)己亥冬升天,圣寿六十岁。关帝生来器宇不凡,身高九尺六寸,须长一尺八寸,面如重枣,唇似丹朱,卧蚕眉、丹凤眼,脸上有七颗痣,朗若列星,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当代高士司马德操赞称帝面貌清、奇、古、怪、得四大威仪正气,曰:「神光满面,目采含真,清之正也;眉高入鬓,须长过腹,奇之正也;五岳隆起,四水归源,古之正也;面赤气清,神藏威露,怪之正也。」
关帝少年时,英秀奇伟,性忠孝,勤勉好学,喜读《春秋》、《左传》,故对忠奸之辨、君臣之义特别重视。及长,膂力强,可敌万夫。且智勇并济,文武双全;武能於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文能安邦定国,拒吴抗魏。
灵帝喜平六年(公元一七七年)帝十七岁,已一伟岸丈夫矣,娶圣后胡氏。灵帝光和元年戊午(公元一七八年),五月十三日生子关平。翌年己未(公元一七九年),帝辞父母曰:「儿已有后,足奉祖祢。今汉室衰败,奸臣盈庭,盗贼猖獗,儿欲献身救国。」遂诣郡守,上陈时事,不果。归旅店,闻邻人哭极哀,叩之曰:韩守义也,遭郡豪吕熊荼毒。吕党连七姓,上通朝中权贵,下结当地豪族,倚势凌人。……帝闻之,义愤填膺,命守义导至七姓所在,悉斩之,潜引去,逃难江湖。
经数年,至涿郡,遇刘备及张飞,三人志同道合,同到张飞庄上,共议大事。飞曰:「吾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於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遂於灵帝中平五年(西元一八八年),於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三人食则同桌,寝则同床,恩若兄弟。
其后三人往见郡守,适黄巾作乱,遂乘机破贼,屡建奇功。北平太守中郎将公孙缵表荐刘备为平原县令,以关、张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献帝初平四年(公元一九三年)曹操伐徐州,州牧陶谦求援,三人(刘、关、张)往救,适吕布袭破衮州,操退兵回救,遂解徐州围。谦仁厚爱民,惜年迈体弱,欲让位於先主,不受。乃表刘备为豫州刺史,屯小沛。次年,谦病卒,遗言别驾糜竺迎刘备遂领徐州。
建安三年(公元一九八年),吕布袭下邳,刘备合曹操擒杀吕布。布部将张辽,忠义不畏死,帝极力保救。兄弟三人遂与操还许都,觐见献帝,刘备被封为左将军,关公为中郎将。次年,操请献帝田猎於许田,行猎中,操僭越礼,   关帝怒,欲杀操,先主目止之。还许都,   关帝问先主曰:「操贼欺君罔上,我欲杀之,为国除害,兄何止之?」先主曰:「投鼠忌器。操与君王相离只一马路,其心腹之人,周回拥侍。吾弟若逞一时之怒,轻有举动,倘事不成,有伤天子,罪反坐吾辈矣!」   关帝曰:「今日不杀此贼,后必为祸。」先主曰:「且宜秘之,不可轻言。」
建安四年,先主与车骑将军国舅董承奉献帝秘诏,欲诛操。操使徐州刺史车胄谋杀先主,胄与谋士陈登商计,佯迎先主入城,图杀之。登父称颂先主是仁人君子,岂能伤害,遂秘告   关帝。   关帝使士兵五更呼开城。胄误以其为曹军,遂出迎,   关帝立斩之。然后出迎先主,遂入徐州,百姓父老,伏道迎接。
先主以杀胄事,操必计较,因而派使北联袁绍,共图操,操果来攻,先主劫寨,不慎中操计,徐州陷,兄弟失散。先主败走青州,奔袁绍,翼德入芒砀山。此时   关帝守下邳,操计诱   关帝出战,以精兵截其归路,令不得还。再自提大军与城内内应攻取下邳,   关帝只得引兵屯土山。操素爱   关帝武艺人品,使张辽上山说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