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叔”形象注定被人长久记忆
赵志疆
6月23日上午,华中科大光谷体育馆,该校7780名应届本科毕业生的毕业典礼在这里举行。典礼上,校长李培根院士一篇名为《记忆》的毕业致辞赢得了30余次热烈掌声,不少学子泪雨纷飞。当致辞结束,全场学子自发起立,“根叔、根叔”的喊声和掌声久久响起……(6月25日 长江商报)
在2000余字的演讲稿中,李培根把4年来的国家大事、学校大事、身边人物、网络热词等融合在一起。“俯卧撑”、“躲猫猫”、“打酱油”、“妈妈喊你回家吃饭”、“蜗居”、“蚁族”、“被就业”、“被坚强”……都是李培根昨日演讲中出现的词汇。
每一个网络热词的背后,都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而我们的生活正是由无数这样的故事串联而成。李培根感人至深的演讲,显然不只是网络热词串烧这么简单,他不过是借助这种形式表达一个大学校长的平民视角与人文关怀——自己从来就不是稳坐于“象牙塔”顶端的清谈者,而是一个关注社会现实的思想者。正因为如此,才会有学生感叹“没想到校长会这么亲切”。
志趣相同、待人亲切,这样的人物无疑富有亲和力,但是,作为一个高等学府的“掌门人”,仅拥有这些显然还不够。李培根在演讲时深情表示:我记得你们刚刚对我的呼喊,“根叔,你为我们做成了什么?”——是啊,我也得时时拷问自己的良心,到底为你们做了什么?还能为华中科大学子做什么?寥寥数语,将一个大学校长的操守展露无遗——位居高位,非为获取无尚的权威与荣耀,而是以服务众人为己任,因此才会俯下身去观察学生眼中的世界,耐心倾听他们的声音,并乐于扮演一位和蔼可亲的“邻家大叔”。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国立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的这段话尽人皆知,所谓大师,首先都必能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道德操守感化众人。在大学行政化饱受诟病,甚至不时有丑闻爆出的现实背景中,李培根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遭受学生乃至整个社会的追捧,其实不难理解。由这种现象,很自然地使人联想到如何加快大学去行政化这一迫切的时代命题。
6月6日,《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向社会公布,明确表示取消科研院所、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大学去行政化因此迈出了关键一步,但这毕竟只是第一步——如果不能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大学校长是否愿意并且能够搞清楚学生关心什么?如果不能降低身段以服务学生为己任,大学校长是否乐于并且善于为学生排忧解难指点迷津?曾多次向大学行政化发难的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表示,大学去行政化的关键在于“行政人员都变成服务人员,而不是追求权力的官员”。李培根无疑是其中的先行者,希望他不是一个独行者。
大学精神的重要内涵在于,在一方思想纯粹、学术自由的环境中培养人完善人,不断提升受教育者的人格魅力与道德操守,而这首先就需要以一种平等的视角去看待他们、帮助他们。李培根以自己的言行向人们展示,点滴细微之处一样能彰显大师风范,成就大学之大,同时也为无数同仁树立了一杆并非难以逾越的标杆。当他动情地向学生表示,“你们的未来‘被’华中科大记忆”的时候,他那颠覆了人们固有观念的大学校长形象,注定也将“被”人长久记忆。
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2010: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