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财富的定义
什么是财富?英国著名经济学家戴维.W.皮尔斯主编的《现代经济词典》中对财富(Wealth)下的定义是: “任何有市场价值并且可用来交换货币或商品的东西都可被看作是财富。它包括实物与实物资产、金融资产,以及可以产生收入的个人技能。当这些东西可以在市场 上换取商品或货币时,它们被认为是财富。财富可以分成两种 主要类型:有形财富,指资本或非人力财富;无形财富,即人力资本。”
本人认为,这种定义是不够严密、准确和规范的,忽略了很多要素。那么,应该怎样来定义财富呢?我们可以从财富的来源、产生过程和应用价值等方面来做出定义:财富就是具有 利用价值的自然资源或由人类生产、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产品以及人类自身创造价值的 能力的总和。
二、财富的分类
财富因其分类方法不同,结果也不同。主要分类方法有四种:
㈠从形态分:有形财富、无形财富
㈡从状态分:隐性财富、显性财富
㈢从用途分:创富、应用、观赏、收藏
㈣从性质分:消费类、固定资本、流动资本
三、财富的属性
1.具有特定的价值并可通过一 定的方式来体现
财富都是具有特定价值的,这种价值可以是使用价值,也可以是交换价值,甚至可以是观赏价值或收藏价值,这些价值 可以通过等价、溢价或减价交换来实现,也可以在陈列或收藏的过程中体现。
2.具有社会性
财富是人类社会共同享有的,能够得到社会的一致认同并可 以在社会成员之间流通、共享,一般来说要进入社会之中才能真正发挥效用。
3.具有流通性
财富可以通过交易、赠与、转化等形式在人类社会成员中任 意流通。
4.具有时效性;
财富的时效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某些财富只能在特定的时期内形成价值或产生效用,过了有效期后就成为毫无价值 或没有效用的东西;二是某些财富会随着时间推移、科技进步或社会发展形成增值或产生新的效用;三是某些财富在流通过程中也会由于人类的竞争、文化、破坏等 行为导致其价值产生增减变化。
5.具有专享性
财富是人类特有的,只能是人类才能专享,脱离了人类社 会,把财富送给任何别的星空或动物都会成为一堆毫无用处的废物。
6.具有可变性
这也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存态(即存在状态)转换, 可以由隐性财富转化为显性财富,或由显性财富转化为隐性财富;二是效用转换,可以由静态财富转化为动态财富,或由动态财富转化为静态财富;三是价值转换, 可以在使用价值、收藏价值和观赏价值等多种价值之间相互转化。
三、财富的产生和增值
财富的产生是资源、资本、物质、能量、知识、权力、智力、劳动、技术、信息等要素相互组合、作用及交换转化的结果,任何单一的要素都创 造不了财富。其主要来源于以 下几个方面:
一是资源的转化。如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风场资源和动植物资源 等等,在人类未加以开发利用前为隐性财富,通过人类开发、加工、应用后转化为显性财富。
二是资本的价值转移和资产增值。资本作为投资转化为机械、原材料、能量、智力等生产 要素,其价值转移到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上,并与人类的劳动、文化等行为所形成的价值一道,构成商品的价值,并在流通中得到增值。
三是劳动价值的转换。人类的生产劳动过程就是劳动、资本、物质、能量、知 识、技术等价值聚合或转换的过程,而劳动又分为脑力(产品设计、生产管理、营销策划)劳动和体力劳动,这两者在价值转换中所作贡献的大小,由转换后形成的产品的类型、层次、属性等决定。
四是流通、交换增值。即在包装、运输、销售、服务等过程中加入了附加价值,或融入文化价值。
五是虚拟价值或期望价值的实现。通过竞价拍卖、期货交易、文物市场等渠道,将人类对某些物质或产品的虚拟价值或期望价 值转化为现实价值。
六是人类的创新思想和创造能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主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文化产品——知识、经验、体制、制 度、文化、观念、点子,以及人 类的发明创造、技术改进、经营理念、管理策略等等,可以在生产实践中转化为财富。
七是社会财富和公共服务的转化。每一个个体和企业都会享 受到社会资源和公共服务,这些都会以不同的形式和比例渗入生产劳动和财富形成的过程,成为财富价值的组成部分。
四、人类创造财富的活动
任何财富都是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相结合的产物。也可以说 是人类在自然界劳作发生作用的结果。人类创造财富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初始阶段:人类依靠手和脚来进行简单体力劳动创造财富。 主要解决温饱和生存问题。
成长阶段:人类借助各种工具来创造财富。主要是提高劳动 效率,加快创造财富的步伐。
高级阶段:人类借助知识、资本、能源、电子产品、信息等 来创造财富。主要是解决生存空间、生活质量、创富效率及探索自然、利用资源等问题。
人类通过劳动经验的积累发明了劳动工具,而工具(文字也 是工具的一种)的使用使人类由创富的初始阶段进入成长阶段,知识、资本、能源、电子产品、信息等的使用使人类的创富活动跃升到高级阶段。人类的创富活动每 提升一个层次,创富效果就会出现一次质的飞跃,创富效率就会有上百倍的提高。
五、财富的分配
㈠财富分配应遵循的原则
财富的分配应根据客观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进行,做到 公平、合理、科学,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来源决定分配。即是谁创造了财富或使财富产生增值,就应 该参与财富或增值部分的分配。也就是说,每一个参与创造财富或产生增值的要素都应参与分配。
2.建立风险储备。任何个体、企业甚至是国家都会面临各 种各样的风险和危机,如市场风险、社会危机、政治事件、自然灾害、战争冲突、疫病殃祸等等,因此,创富者必须在产出中留出部分资金,用于应付万一出现的各 种风险、危机和灾难,这部分资金应该由所有创富要素共同承担。
3.体现社会责任。任何个体、企业甚至是国家都是社会的 组成元素,都会从社会获取相应的价值,也应该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繁荣承担相应的责任,必须在财富的增值部分按比例提出一定的资金(如税金、养老保险 金、失业保险金、医疗保险金、社会捐赠等)来履行社会责任。
4.可持续发展。如果创富活动是一次性的,其创造的财富 可一次完成分配。否则,就需要提取一定数额的资本作为发展基金,用于新的创富过程或扩大创富的规模,使人类的创富活动得以持续。
㈡财富的分配及其比例
谁创造了财富就应该有权参与财富的分配,谁创造的财富多 或形成的增值大就应该分配得多。因此,必须根据财富产生的来源及要素按贡献大小的比例参与初始分配。如投入资本形成的增值,就应该分配给投资者;以资源投 入形成的增值,应该由资源拥有者获得;投入劳动形成的增值,由劳动者获取;投入智力所形成的增值,由智力投入者享有;公共投入应该全社会共享等等。
并不是新增的财富或形成的增值全部都分配给创富要素,在 分配之前,应提取一定比例的财富作为企业风险储备、社会责任承担和新的创富资本。
应该按照分配的原则确定财富分配的比例,使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实现利益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