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如何抓住属于自己的“特殊卖点”?


       在中国汽车市场上,自主品牌往往备受关注,因为谁都会关心“自家的孩子”。不过在消费者购车时,自主品牌却往往不是“手头宽裕”买家们的第一选择。很多人选择了自主品牌,绝大多数情况下,往往也是因为自主品牌车型拥有更好的性价比,比如花一辆合资品牌入门级紧凑型轿车的钱,也许就可以买到一辆自主品牌、配置齐全的中级车。针对这一点,很多自主品牌却认为这不是机会,不该被提及。

        实际上,从目前国内汽车市场的发展情况看,“性价比优势”也是短期内自主品牌迅速成长的最有力竞争机会。如果我们回顾历史,看看六七十年代的日本车或者八九十年代的韩国车,我们会发现如今一些自主品牌旗下车型的现状和当年的日本车、韩国车是多么地相似。问题是,日韩车企在起步阶段已经抓住了“性价比优势、定价差异化”这个竞争手段。而我们的自主品牌,在热衷于价格搏杀的同时,却很少会认真地去考虑自己的产品在什么品质、何种价位的情况下,能够提供给潜在客户最大的满意度?

       近日,又一款自主品牌细分车型的售价调整,让笔者在此关注起了一个特殊的细分市场,这便是10-15万元的中级车细分市场。按照多数消费者的理解,10-15万元是目前合资品牌中档紧凑型轿车的主流价格市场。不过,10-15万元也是国内低端中级车的一个热门细分市场,因为很多商务/家用双需求、预算较低的客户会比较亲睐这样一款车,比如经营规模不大的私营业主、预算较为紧张、不太挑剔的消费者。面向这一市场的细分车型也有很多,比如自主品牌的比亚迪F6、奔腾B70、东方之子;合资品牌的雪佛兰景程、远舰、桑塔纳志俊等等。

       在这些车型中,雪佛兰景程和桑塔纳志俊是合资品牌的代表车型,而起亚远舰则已经被市场边缘化;自主品牌车型中,比亚迪F6和奔腾B70表现较为出众,已经将早先上市的东方之子、中华尊驰等边缘化车型超越。正如题目所述,笔者更关注的,还是自主品牌在这一细分市场的表现。

       翻开5月的新车销量记录,笔者发现比亚迪F6(4631辆)和奔腾B70(4831辆)的销量相差不多。两款车型在定价区间上有3万元左右的价差,刚刚上市的比亚迪F6黄金版售价区间仅为9.98-15.98万元,而奔腾B70的市场指导则高达12.98-18.88万元。和比亚迪F6相比,一汽轿车的奔腾B70可以看作是披着“意大利设计外衣”的老款马自达6,这也是一汽轿车销售员们最乐于向客户介绍的一个卖点。不过由于品牌因素,奔腾B70的售价则要比当年的马自达6便宜很多,这也足见合资车企利润的丰厚。

       相比之下,比亚迪F6则是“土生土长”的自主品牌车型,从外观设计到整车市场定位,都具有较强的本土消费群体偏好的针对性。从比亚迪F6上市以来的销量表现看,性价比依旧是比亚迪F6的最大竞争优势,但在这个基础上,也可以看到比亚迪在不断通过推出改款、增配车型等方式去提升产品的性价比,以便迅速满足市场反馈需求信息。单纯从市场反应速度上看,比亚迪等自主品牌车型的市场反应速度要好于多数主流合资车企。

       和外观、整车尺寸、市场定位相似和合资主流中级车相比,比亚迪F6无疑更符合“超值”一词的定义。这一点和当年的韩国车颇为相似,现代起亚旗下不少车型在十几年前进入欧美市场的售价也几乎是市场主流车型的“半价”,雷克萨斯刚刚进入北美市场的时候,其售价相比奔驰、宝马、奥迪等同级别车型而言,甚至低于“半价”水平。雷克萨斯也是在经历了20多年成长之后,才逐渐在品质上接近奔驰、宝马等同级车型,即便如此,目前雷克萨斯同级别车型相比奔驰等的售价还是低了20%以上。从这一点上看,目前自主品牌同级别车型尽管比主流合资品牌的售价低一大截,也属目前国内市场竞争中的正常现象。

        不过,低价的市场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旦产品质量不稳定、或者所提供的产品低于客户的心理预期,都可以很快葬送掉一款低价车型的市场前途。比如早先曾有两个自主品牌推出过两款颇为有名的低端中级车,售价都在10-15万元之间,但由于前期产品质量不稳定而被市场最终抛弃。所以在选择低价策略的同时,必须确定自己的产品能够在有限的价格和利润空间内,提供给消费者超过预期的产品满足感。从这一点上看,如今销量稳定并即将打破10万销量的比亚迪F6,基本达到了这一要求。

        济仁小评:中国汽车市场的最大好处在于,庞大的市场规模意味着每一个看似不大的细分市场背后都拥有着“可观”的市场容量。比如像桑塔纳、捷达这类老爷车同样拥有年销十几万辆的市场份额,而这些车型的卖点实际非常简单,就是皮实可靠、售价相对低廉。对于像比亚迪F6这样的“高性价比”自主品牌车型们而言,最大的挑战还在于如何“找对”符合自己产品需求的“细分市场”。如何通过几代车型、十几年时间去营造出属于自己的“特殊卖点”,这将是它们未来生存和成长的重要前提。

作者:童济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