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经济迎头赶上中国 差距正在缩小
野村证券作为一家日本大券商,也是最早拓展中国金融和投资业务的境外机构之一。1925年成立的野村证券现为日本第一大券商,目前在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办事机构,它的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与中国相比,印度经济经常显得黯然失色,但从增长率来看,两者的差距正在缩小。2010年一季度中国和印度的GDP增长率分别达到年同比11.9%和8.6%。2009年印度的GDP达1.2万亿美元,仅为中国(4.9万亿美元)的四分之一,但从增长率来看,印度凭自身的实力正在迅速成长为全球一股重要的经济力量。
从经济结构上比较中国和印度经济的前景也非常有意义,尤其是从供给面。需求面推动的经济周期起落是投资者通常关注的焦点,但经济体也会经历供给面的结构性变化。这些结构性变化缓慢发生,但发展到某一时点就会开始对经济增长和通胀产生显著影响。全球经济2009年下降2% ,中国印度推动亚太经济增长强劲,不含日本的亚太地区GDP去年增长了4.5%,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和印度经济分别增长了8.7%和6.8%。
中印两国学者、官员及民间喜欢对比两国经济情况。2010年5月,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Manmohan Singh)宣布,与宿敌巴基斯坦达成和平,并赶上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是他第二届任期内的重中之重。辛格对该国记者表示,印度经济的投资和储蓄率,令印度经济年增10%在中期成为一个“可实现的目标”。寄望于不断增加的国内储蓄为国内发展注入资金进而赶超中国,印度政府已经制订了四年内成为世界最快经济增长体的目标。
中国与印度既是邻国,又是人口大国,目前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两个国家,两国国情有很多共同之处,两国经济发展模式为世界瞩目。印度学术界爱把中国作为重要参照对象来研究印度经济,我国学术界对中印综合国力比较也情有独钟。
《中国国情国力》显示:信息技术中印竞争力在网络就绪、网络应用构成与可行因素构成这3项指标排名印度都领先于我国,我国只在信息基础设施、商业与经济环境、ICT机会与社会投入3个方面比印度位置靠前,而在硬件、软件与支持、网络接入、网络政策、网络社会、网络学习、网络经济、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方面排名都落后于印度,特别是硬件、软件与支持、ICT政策、网络学习方面名次悬殊很大,反映了我国信息技术与印度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软件业印度遥遥领先于我国,印度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软件出口大国,中国在自然资源、基础设施、资本资源、人力资源、经济总量、国际化程度等方面与印度相比处于领先地位,两国经济结构都须进一步调整,都须注重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宏观经济的竞争力我国整体占优,但经济创造力竞争力我国不及印度,微观竞争力印度强于中国,信息技术竞争力印度优势明显,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力比印度大。
在亚洲,中国和印度是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间的竞争与合作备受世人瞩目。因此,对中印两国经济的对比,有助于我们提高对中印两国经济的认识,更好地判断中国在亚洲的竞争环境,也有利于中国更好地开展与象印度这样的亚洲大国间的经济合作。有学者指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见疾速的中国经济发展可能牵制他们的国际战略计划,有意把印度推上与中国经济发展相抗衡的道路。因此,印度便被定位为发展国家离岸经济活动中,倾斜于高新科技的国家,很大的原因就是要遏阻中国涉足高新科技。
印度经济具备了实现长期增长的所有重要条件:高素质的人力资本、健全而发达的金融市场以及在西方看来相当标准的政治框架。经济学原理一再告诉我们:有了良好的制度保证,从长期来看,一个经济是没有理由不增长的。对于中国经济的优秀表现,有学者已经找到了很多的解释视角。比如,中国路径作为一种增量式改革被认为是一种巧妙的制度创新,它使得在体制内的利益未受影响的条件下,体制外实现了迅速增长,因而,没有造成生产和福利的大幅下降,改革的成本也比较小,走出了一条一部分人受益而没有人受损的“帕雷托改进”之路。另外一个解释是,中国的成功源自其特殊的分权改革。转轨经济的一个共同经历是经济决策权从集权化的中央向地方分散,也就是说,给予企业和地方政府更多的权力和激励去追求经济增长;而中国通过构架一种“财政联邦主义(fiscalfederalism)”使得中国地方政府对经济增长表现出世界上罕见的兴趣。
不管怎什么说,中国和印度是友好邻邦,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印度与中国取长补短,造福两国人民,并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印度经济迎头赶上中国 差距正在缩小
评论
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