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正在成为第二个新加坡?


-----我对时政的观察 (2010/6/2)

 

今日最值得关注的时政资讯是新浪关于重庆房产税正在等待国务院批复的消息,其中消息说“开征房产税只是重庆综合方案的一部分,…….重庆方案的核心内容是尝试实行城市住房供应‘双轨制’,是政府慎重研究后提出的一个优化的综合性方案”。


  消息还说,“作为城乡统筹改革实验区,重庆方案的基本思路是30%-40%的低收入群体由政府提供的公共租赁房予以保障,60-70%的中高收入群体由市场提供的商品房解决,与此同时,充分发挥税收的调节功能,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从而形成“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约束”的住房制度体系。”


     其实,在政府主导下以“双轨制”解决住房问题是新加坡的成功经验,只不过新加坡政府提供住房保障的比例更高而已,达到80%。根据新加坡的经验,市场经济领域向私人尽可能开放之后,政府只有抓住解决住房问题才能跟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否则会影响选票。

 

今天中国经济宏观调控的重点在于控制GDP的速度,政府当然应该把精力花在民生方面,在市场领域政府越无为发展越健康,而社会服务领域为发挥干部队伍的优势提供了巨大空间。
    

发展商不必担心,正如新加坡地产商活的很好一样,可以预见,中国有四分之一的城市人口参与房地产市场游戏,也将会是全球最大住宅市场。香港60%人口有资格享受住房保障,房地产市场照样培养出了李嘉诚。

 

在住房保障覆盖比例越大的地区,保障房成为消费品,而商品房成为纯粹的资产品,消费和投资各得其所,不无和谐。双轨制顺应时代潮流,分类统计十分必要而迫切。

 

今天还有一条消息,是“全国人大财经委拟建言减轻企业税负提高员工工资”。实际上 ,决定企业给员工工资多少的根本在于劳动力市场供求,减税使更多人创业开公司,自然促进企业的竞争,相对造成劳动力市场需求扩大,企业不加薪不可能。

 

所以,减税应该是平等的、结构上的,要从总体上刺激经济活跃,而不是为了一时的安抚和稳定,用行政手段给那些所谓困难企业减税,以换取企业主的被动让步,这实际上是对落后生产力的宽容,没有达到减税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反而给经济增长带来负面影响。

 

如果经营好的企业有能力给员工加薪,就不给减税,荒唐之极。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