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中的热钱身影


有人把 629股市的暴跌归咎为农行发行,这应当不无道理。因为,现在股市主要是在靠估值支撑,而最低的估值洼地是银行股。但是,当市场普遍预期农行股票发行的价格应当在2.7元以上,而最终确定的定价区间却仅为2.522.68元之间。这样的发行定价与现在二级市场上的银行股价格形成了对比,拖累了银行股的表现。于是,股市大跌。

 

但我们不妨回过头去想一想,农行的发行价早就在议论,甚至前不久有1.9元一股的说法,那为什么那时股市没有出现如此这般的跌幅?看来,把股市629的暴跌归罪为农行的发行,理由比较牵强。至少,我们应当把它视为中国股市一直以来下跌的延续。

 

那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发生这等幅度的下跌?我认为,这是国际、国内经济大环境的共同作用的结果。至少我们必须清晰地意识到,如此一场空前的金融危机,已经使全球经济原有的格局与增长动力构成了严重的破坏,情况发生了重大的逆转,经济绝不是一般性的“衰退”,而是面临着“大衰退”。

 

要想摆脱这样的困境,找到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并真正实现新一轮增长,这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无论是1929年、还是1972年,历史事实证明,一般需要510年的时间。所以说,仅仅一年时间就认为全球经济已经开始复苏的说法,基本上属于“痴人说梦”。他们把“快速衰退”之后的小幅反弹,错误地看成了“复苏”。所以现在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一切以“复苏”为前提制定的所谓“退出政策”都是将被历史证明为“重大失误”。

 

今天我们终于看到了全球股市、商品市场集体跳水的真正理由。第一,美国经济咨商局(Conference Board)将中国4月领先经济指标指数大幅下调至0.3%,这是最近五个月以来的最低增长幅度,远低于3月份的1.2%;第二,同样是美国经济咨商局宣布,美国6份的消费者信心指数终值为52.9,调整后的5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62.7,一个月的时间,陡降10个点,远远低于彭博社62.0经济学家预期调查的结果;第三,欧洲央行4420亿欧元的一年期贷款将于本周四到期,希腊和西班牙再度爆发罢工,凸显出民众对欧洲各国政府实行财政紧缩政策的不满情绪;第四,美国6月份非农就业人数将于本周五公布,公众预期暗淡。

 

这些都是经济的先导性指标和消息,它预示着,全球经济根本谈不上“复苏”。正确的解读是:还在衰退中挣扎。华尔街重量级的投资家纷纷表达了他们对中国经济的担忧,同时认为,美国的消费者信心指数“低得令人恐怖”。

 

我们必须承认,全球经济一体化已经推行30年了,一体化最充分的领域就是金融。尽管629日美国人大叫,中国股市的暴跌拖累了华尔街,但在我看来,与其说这是拖累,不如说这是金融市场的“联动效应”。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联动效应”?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国际热钱”在中国股市中确实存在。他们凭借自己对全球财经信息先知先觉的“敏感”,利用农行发行这样的消息,率先在中国做空,引发恐慌。这样的做法没什么不好,因为他们可以在股指期货上大获其利,不仅在境内,而且还可以在香港、在新加坡同时对中国股指大开空仓。

 

还需要注意的问题是,现在“热钱”到底是纯外资、假外资、还是纯境内资金,说不清楚,它们其实早就打成一片了。我的估计是,未来就更说不清楚了。629日,国家外汇局发布通知,从今年71日起将进一步放宽了中国资本项目的管理,外商投资企业和国内对外投资企业的资本项目下的资金往来将更加宽松。

 

奇怪,为什么一手放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一手放大资本项目管制?根据“蒙代尔三元悖论”,这样的做法,实际是在对冲了货币政策的腾挪空间。而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对“三元悖论”无比熟悉的易纲先生,他刚刚说完:“汇改扩大了央行货币政策的腾挪空间”,现在这个腾挪空间不是又被对冲掉了。

 

我们中国必须重视这样的现象。融入国家社会的方向不错,但如何趋利避害却是我们必须自己研究、没有先例可循的大学问。

 

每天晚上的7点30分到8点,我都会和老朋友张劲东先生在CCTV证券资讯频道《投资大参考》节目中,一起再聊聊每天影响证券市场的那些事儿,中国经济的繁荣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有力支撑,从宏观经济事件中找到适合资本运作的投资机会,就成为是我们做这档节目的初衷,希望能从我们的“只言片语”中,大家能得到些启示,我们这档栏目也开通了短信热线15010105189),也希望通过这个方式能跟大家进行交流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