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阅读:跨国车企用税收蒙蔽民族产业的眼睛
编辑:汽车自修室
优秀文章:
1、《没有优势的中国品牌》21世纪经济报道 付辉
点评:文章很深邃,但带有鲜明个性的文风,让我读着有点拗口。
读后感一:跨国车企用税收蒙蔽民族产业的眼睛
能增加税收的并不一定能提升民族产业竞争力,能提升民族产业竞争力的并不一定能增加税收。唯有做大做强民族品牌,才能真正兼顾增加税收和提升民族产业竞争力的双重使命。
21世纪经济报道 付辉 于跨国汽车公司而言,跨国汽车公司需要做的是能在这个市场销售尽可能多的汽车,并非是来帮助中国提升产业竞争力乃至于帮助中国汽车实现产业转型的。但是这一根本性的事实却被用就业贡献、税收增长等掩盖起来。跨国汽车公司乐于看到这样的曲解。这样的解说,必然会推动整个产业朝着扭曲化的方向前进。公司或者具有世界性影响的资本就是一个能左右一切的“怪物”。这个怪物对利润的追逐超越了想像力所能触及的范围,至少在中国汽车的层面,这种想像力会比较有冲击。
读后感二:现阶段的自主品牌必须虚心学习
依托资本,整合全球造车资源,一步一个脚印,相信自主品牌能自成体系。
21世纪经济报道 付辉 在这一博弈过程中,中国品牌应该成为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之间唯一的桥梁。中国品牌的培育不只是时间,它更需要智慧。问题的关键是,中国汽车应该有向中国品牌过渡的动力。它未来发展的道路不可能是完全的日本模式或者韩国模式:首先,中国汽车应该逐步从劣质与低价产品的形象中突围;其次,在企业的战略规划中,中国汽车必须拿出足够有远见且可以执行的策略。
读后感三:价格优势,也是优势
21世纪经济报道 付辉 多数人认为新能源汽车会是中国汽车新的开始,在中国汽车没有改变原有利益来源与格局的前提下,这种说法值得商榷。迄今为止,中国品牌没有任何优势。
读后感四:一汽欲学上汽,也搞数字营销
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范文清 正当上汽集团大炒“数字化”概念,将带有魔兽世界、“偷菜”、QQ和微博的inkaNet系统导入荣威350,意图抓住日益强大的80后人群时,一汽集团却试图将这一技术运用到可能主宰未来交通的电动汽车领域。两年前的“上南合作”成就了上汽超越一汽成为全国老大的梦想,两年后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运动”使一汽看到了追赶的机会,这一次,一汽将未来赌在了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的研发上。
读后感五:本田整合在华零部件方案受阻
北京青年报 作者:吴鹏亮 据了解,广汽本田发动机项目已经获得广州市政府批准。年产20万台,预计该项目投资将达到65亿元。实际上,广汽本田在成立之初一直面临着关键零部件对外采购的情况,其所有车型的发动机均由东风本田发动机有限公司供应。
读后感六:金山裕或该收拾行囊回日本种地了
北京青年报 作者:吴鹏亮 “公司已连续四个月没有达到预期的销售目标,下半年面临着不小的压力。”一位广汽本田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发动机项目已经在企业内部酝酿了很久,就等待合适时机上马。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恐怕最快也要等到明年了。”
读后感七:政府+车企=中国财团
21世纪经济报道 俞凌琳 6月8日下午三时,李书福亲临上海嘉定,为敦促嘉定国资10亿元注册资本到位,与嘉定工业开发区分管领导和项目组进行协商。 两周后的6月22日,吉利收购VOLVO最后一笔注册资金10亿元从嘉定国资打出。至此吉利申报发改委的两个项目——吉利收购沃尔沃和沃尔沃中国工厂选址——有望七月获得发改委正式审批。吉利惯用的方式是,先依托政府资源发展基地,再将基地装入上市公司套现。对于吉利这种运作模式,嘉定工业开发区此前内部意见并不统一,有人担心吉利这种运作模式存在风险,万一市场出现问题,投资将会受到连累。
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2010: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