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历的几个解说员


 


    小时候,对两个人的声音印象最深,一个是刘兰芳,一个是宋世雄。没到落黑喝汤的时候(河南农村吃晚饭叫喝汤),三家五户的大人小孩蹲在门前树下,手里端着碗,一手拿着咸菜疙瘩,听刘兰芳讲“四猛八大锤”“挑滑车”“小商河”“王佐断臂”“冤死风波亭”的故事,尤其听到杨再兴和高宠战死的时候,小孩子有呜呜地哭出声的,那两位是我们给英雄排座次的前两位。在刘兰芳的口里,马蹄声碎,喇叭声咽,让大人孩子如醉如痴。
    十来岁家里有了黑白电视,宋世雄清脆的声音代替了刘兰芳,其实那时候宋世雄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他讲女排、足球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声音,清脆,响亮,密集,如小号,如快板。每当宋世雄清越的声音出现,我无论在床上还是饭桌都会振衣而起,双目炯炯有神看中国女排今天又要揍谁。
    那时候宋世雄好像带了俩徒弟,大徒弟是韩乔生,二徒弟是孙正平。在我的印象里,韩乔生比孙正平的解说要好的多,因为他很像宋世雄,音质、语速,再加上可以模仿,韩乔生就成了宋世雄的衣钵传人。他还会说相声,在某年的春节晚会里出现过。而孙正平的声音有点女腔,我一开始真以为是个女的。所以,韩乔生是说坛的大哥大,孙正平是二哥大,一共俩人。
    再往后,黄健翔横空出世了,这一点也不夸张,在经历了多年多快板书艺人解说之后,我终于听到了跟我语速一样慢的,一样嗓子里带痰音的,一样说着说着就发呆的,原来普通话不标准也能上电视,我一下子喜欢上了这个业余解说员。在央视那个地方,他和白岩松、崔永元一样,是开风气之先的,很快成为万人迷并不奇快。但跟他相比,我更喜欢的是张路老师,每次意甲赛后,都有一个小节目,张路讲战术。张路眨着小眼睛,用小白板给球迷讲某个精彩的进攻套路,那是我最热爱的小节目,可惜后来那节目没了。
    后来黄健翔反出央视,当然,那次激情解说我不喜欢,那不是他,我的思想向来不单纯,从来认为,那是一次事先没有张扬的加里森行动。
    刘建宏本来不是解说员,他从人民大学到石家庄,从石家庄到足球之夜,做的都是幕后工作,采访、策划、制片,足球之夜辉煌时,确实是球迷每周的节日。只不过中国足球常年不举,再加上天下足球分拆,足球之夜才开始蔫了下来。刘建宏临时上阵,也是顶黄健翔留下的空缺,他跟韩乔生一样,都是不挑肥拣瘦,是中央台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这就难免被人和黄健翔比较。两个人的风格很不相同,黄健翔喜欢文本主义,侧重讲战略战术,球场外的少讲,刘建宏的战术解析少一些,临场发挥多一些,喜欢给球迷附赠些天南地北的掌故。若论谁讲的好,我认为黄讲比赛本身精彩,刘的知识含量丰富。这表现出两个人不同的专业修养,谈不上谁高谁低。我的态度是,适度喜欢。
   这次解说世界杯,刘建宏由于主动改变风格,增加了些新鲜元素,如喜欢说“在足球场上,追尾和交通事故的处理原则一样,永远是后面的被惩罚”这样有趣的比喻,有些话还是很出彩的,当然球迷愿不愿意听那是另一回事,这个努力我是看到了。还有进了进了进了进了,我感觉这是不太成功的,为何?显出了刘建宏有些用力过猛,太想把世界杯说好,像结婚十年之后,突然心血来潮,要给平淡生活的爱人一个惊喜,捧着一大束花进了门,结果反吓着了系着围裙的爱人。爱人不习惯,唠叨丈夫两句太花钱,表达爱意的方式又有些生疏,这都是可以理解的。
    我天天在微博上泡着,看到董路狠狠地批评了刘建宏,后来又阴阳怪气地“认错”,我认同他的看法。当然,也可能像董路说的,我是刘建宏的身边人?那我就坦白交代一下,两年前,刘建宏到我单位附近,特意说要找我喝酒,那天晚上我们喝了不少,我那天状态不好,喝吐之后悄悄跑路了。第二次见是去年,有一次踢球我叫了刘建宏,他踢后腰,兢兢业业跑满全场,我队6:2大胜,他还助攻我进了球,那个进球酷似阿尔沙文。那是我全年唯一进球,对此我一直很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