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那本印着和平鸽的蓝皮书中的要求相比,其实我们只走了很短的一段路。今后的路程还很长,工作还很多,困难自然也多。兴许还有磨难,还有曲折,但是目标既定,有谁还能阻挡我们的脚步呢?
翻开《平安重庆建设规划》,今后三年多的工作任务、阶段性目标和细化指标一一展现,明白无误。简言之,那就是——
到2012年,平安重庆建设主要指标达到西部领先、全国一流水平,把重庆建设成为治安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投资者安全放心的直辖市。
一是治安秩序良好。治安防控实现全覆盖,发现、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的能力明显提高;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暴力犯罪、黑恶犯罪、街头犯罪持续下降;群众安全感指数保持在90%以上并进入全国前列。
二是生产生活安全。重特大安全事故得到有效控制,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万车死亡率、火灾死亡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逐年下降,努力做到不发生食品中毒死亡事故,初步建成全国安全保障型城市示范区。
三是矛盾有效化解。建立完备的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体系,矛盾纠纷化解率达到85%以上,小事不出村(居)、一般事不出乡镇(街道)、大事不出区县,群众信访事项“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四是执法司法公正。行政执法行为规范文明;对符合条件、有援助需求的困难群众法律援助面保持100%;确保困难群众都打得起官司、有理有据的当事人都打得赢官司、案件都能在法定时限内审理和执行,把重庆建设成为群众公认的打官司公正、便捷的地区。
五是队伍廉洁为民。教育监督约束机制健全,杜绝发生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违法违纪案件,执法队伍公信力、亲和力、战斗力显著提升,群众对执法队伍满意度达到90%以上。
根据《决定》,平安重庆建设的主要任务概括起来,就是除了社会、生产、食品药品、居住、交通“五大安全”和法制环境、执法队伍“两大建设”,还有矛盾纠纷化解和基层基础建设。这里面有许多措施,结合了重庆实际,具有鲜明的重庆特色,也有一些走在了全国前列。为了实现既定目标,我们还得做许多事情。
——维护社会安全。这是建设“平安重庆”的重点,包括治安防控、打击犯罪和治安整治三方面工作。
在社会治安防控上,推进“金盾”系列防控体系建设,开展阳光警务查询监督信息化系统建设,在全国首创案件处理的全过程监控体系。目前,市公安局已并配套制定了新型警务模式规范,复杂部位巡逻防控,提高见警率,做到警务服务无盲区;实施开展社会信息资源整合利用工作,开全国先河,对涉及18个社会单位和职能部门的29类社会信息资源实现了实时获取,确保信息主导决策指挥、精确打击和快速反应;强力推进视频图像监控系统建设,2012年全市将达到40万个,形成全方位、全天候、立体型治安防控体系。到2012年,我市百名民警破案数要进入全国前10位,严重暴力犯罪案件的破案率提升10%以上。
在治安整治上,建立重点整治工作常态化机制,对治安问题突出、秩序混乱地区实行红、黄牌挂牌整治,及时有力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治安问题。
在应对公共突发事件上,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整合各方面资源,建设一支以公安消防、武警为主体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以矿山、危化、水上搜救等为重点的各种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关键时候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到2012年,建成6个市级应急避难场所和92个区县级应急避难场所。
——保障生产安全。我市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安全保障型城市,正在编制的《重庆市建设安全保障型城市总体规划》,是全国首部省级安全发展规划。具体来讲,有四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高危行业领域安全保障能力;二是推进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三是加快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建设;四是提升安全科技开发和应用水平。
——确保食品药品安全。“民以食为天”、解决“吃”的问题是人类生存繁衍的最根本需求,也是老百姓最关心最关注的切身问题。防止“祸从口入”,加强对食品、药品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是这部分的核心。一方面,要加强食品安全的全程监管。强化种养殖、食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的监督管理,对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生产者实行终身禁入制。到2012年,食品质量监测和快速检测覆盖面城区达到93%以上、农村达到83%以上,对本市食品流通环节市场巡查覆盖面达到100%,消费者有关食品方面的申诉、举报受理和处理率达到100%,确保市民吃上放心粮、放心菜、放心肉、放心奶。另一方面,是推进药品安全源头治理。到2012年,本市生产的药品和医疗器械抽验合格率、全市集中采购的基本药物品种监督检测覆盖面达100%。今年将重点开展食品企业和药房专项整治行动。
——促进居住安全。立足于从源头上解决老百姓居住场所的建筑质量、消防设施和治安防范设施等问题。
——增强交通安全。这部分是解决老百姓的出行问题。一是继续实施交通安全“生命工程”。这是我市在全国有首创意义的工作项目。由于重庆特殊的地理环境,我市道路安全问题一直比较突出,2002年启动了公路“安保工程”,在危险路段安装波形防护栏,有效降低了重特大交通事故和死亡人数。今后,我们将大力推进“生命工程”向县乡村延伸,至2012年,全市将建成8000公里的“生命保障线”。
二是加强道路交通智能化系统、安全管理设施、道路安全电子监控系统、轨道设施设备的建设和维护保养,增设中小学、幼儿园附近机动车道行人过街设施。三峡水位上涨后,库区许多水位线下的乡村道路被淹,涉及群众出行困难,所以还要加大三峡库区长江支流“渡改桥”力度,方便群众出行。同时,对危桥整治、乡镇客运站的建设、长江干支河流客渡船的管理、全市120公里以上时速的铁路干线的全封闭管理等都作出了明确要求。
三是加强交通安全管理。落实安全检查和专项整治,范围包括公路交通、轨道列车和车站、水路航运安全和净空监管和机务维修等。
——法制环境建设。薄熙来书记多次强调,平安重庆的内核就是法治重庆,我们这个社会要让老百姓有平安之感,一方面不能让受了委屈、受了伤害的人无处说话,一方面不能让干了坏事的人没人管,这叫法制。所以要有一个清明的政治,让大家信服的社会,必须有法制建设。法制建设就是对社会提供的一个客观标准,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法制建设实际就是在全社会第一定规矩、第二让人懂规矩,第三让所有人守规矩。
——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2008年年我们组织万名机关干部大下访,解决了新老信访案件1.8万件,息诉率达85%。行之有效,群众欢迎。各类信访积案如果不及时解决,问题就会越积越多,矛盾就会重复叠加,最后就可能集中爆发,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或突发恶性事件。要推行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信访群众制度,畅通民意表达渠道,促进信访“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要建立健全市级、区县、乡镇、村组四级联动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体系,坚持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信访调解相衔接,把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要最大限度地减少信访“存量”,努力探索形成化解信访积案的长效工作机制。
——深化平安基层基础建设。基层不牢,地动山摇。平安建设的基层基础必须夯实。
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到2012年,每个乡镇(街道)搭建起一个协作配合、精干高效、便民利民的综治工作平台,建成一个公安派出所、一个司法所、一个安监办,科学合理设置基层法庭,人民调解组织覆盖面达到100%;每个村(社区)建成一个综治工作站,组建一支义务消防应急救援队伍;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综治组织实现全覆盖。
要增强基层实力。坚持警力下沉、保障下倾、重心下移,进一步加大机关干部下沉力度,服务基层群众。建立完善食品药品、产品质量、居住建筑、交通安全等基层监管网络,强化职能,落实责任。要完善基层工作机制。以乡镇(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和村(社区)综治工作站为平台,整合公安、司法、民政、信访、法庭、安监、民兵等资源和力量,实行一体化运行。
要加强群防群治。只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治安防控才能真正“大”起来,集小安成大安。去年开展的“百镇千村平安建设”示范工程,创建了市级示范点156个,县级示范点536个,建立治保会18709个。要大力推行多元化平安创建模式,组建多种形式的平安志愿者队伍,建立和完善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后续保障机制,充分调动和保护人民群众维护治安的积极性,把平安建设融入城市乡村的各个角落。
——执法队伍建设。平安建设,队伍是关键,是根本。
首先,要强化队伍服务意识。要对执法队伍持续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党的宗旨教育,开展爱民为民主题实践活动,用文件形式把每年一月固定为全市行政执法部门和政法系统的“爱民月”,组织广大行政执法干部、政法干警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将“爱民月”活动扩大到整个执法司法系统,在全国属于首创。
其次,要增强本领。薄熙来书记曾作出重要指示,要在政法队伍中开展大练兵活动,要政治练兵、业务练兵、技能练兵。按照薄熙来书记的指示,整个政法系统要组织开展“大学习、大培训、大练兵、大交流、大整肃”活动,具体方案很快要部署下来。大交流的方案市委常委会已经通过,整个政法系统交流1300人。这样大规模、大氛围的政法干部交流,在重庆政法队伍建设史上还是第一次。大力推进执法干部到基层一线锻炼,提高做群众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推行执法资格认证制度,未取得执法资格的人员,一律不得上岗执法。要建立安全稳定专家人才库,培养和引进一批高水平的专家型人才,如刑事技术、网络监察、瓦斯治理等方面,都要形成一批专家,发挥好这些专家在建设“平安重庆”中的关键作用,还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带出一支过硬的队伍,让“平安重庆”建设后继有人。
三是要提升队伍形象,开展大整肃活动,强化落实政法系统、行政执法部门和公、检、法、司、安等部门纪律约束“高压线”。要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和群众监督,每年开展一次的群众对执法队伍满意度测评活动,把对执法工作和执法队伍的评判权交给人民群众。总之,要通过开展大学习、大培训、大练兵、大交流、大整肃,把政法、执法队伍打造成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能征善战的精兵。
读罢以上文字,我想每一个都会感慨,每一人都会激动,憧憬一个平安、和谐、生态、快乐的重庆早日在我们面前出现。这个快乐的重庆,没有人类自己制造的安全隐忧,没有人为的飞来横祸,没有欺骗,没有假药,没有马路杀手,也没有被污染的食品,只有无尽的友情与关爱;你的困难就是大家的困难,你的需求就是管理者的责任;就连打官司,你也不必担忧,司法的公正会让你直面法律,而不仅仅是一名法官······
最后,我想用薄熙来同志去年3月在我市平安重庆建设动员部署大会上的讲话作为本文的结尾——
建设“平安重庆”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各区县守土有责,都要结合实际研究平安重庆的建设规划,全面部署。各区县和各部门都要有前瞻性,打主动仗,不能放马后炮、吃后悔药;要正视问题,仔细查找薄弱环节,不能大而化之、麻木不仁。全市上下要“总动员、大排查、解难题、打基础”,把平安重庆的建设落到实处,为重庆的大开放大发展夯实地基。
让我们为了“把重庆建设成为治安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投资者安全放心的城市”,为了“全国领先,西部第一”的平安建设目标殚精竭虑,努力奋斗吧!
2009年7月初稿,2010年5月补充改定。
(本文资料由市政法委、市平安办以及相关单位提供。鞠躬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