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模式与公司治理


  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

                                          ——《孟子·离娄上》

  

  电视剧《潜伏》非常受欢迎,这个片子结构设计的非常好。在人物布局中,李涯是忠实的职业经理人,全心全意维护组织的利益。马奎和陆桥山,他们虽然也维护公司组织的利益,但与个人利益作抉择时他们选择了后者,由于他们为了私利争斗,使共产党余则成有机可乘。这个电视剧告诉我们,一个组织怎样保证大家忠于这个集体,怎样为集体建造更好的管理模式。

      毫无疑问,国民党的垮台就是没有建立共同的价值观,《潜伏》里的站长是完全的享受型,对三民主义失去信仰,或是不足以吸引他投入精力,为之而奋斗。马奎和陆桥山是因为国民党集团激励机制不成熟,使有能力的人得不到展示。所以国民党的垮台,共产党的胜利,不是因为谁能力更强的问题。在国民党的体系里,人力资源是非常强势的,国民政府里大部分是海外留学归来,而共产党相当于小的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并不发达也不强盛,但是就是这个无论从规格,从各个方面都无法匹配的小公司,迅速的把国有公司挤垮,这是什么原因?

      最关键是公司治理的结构没有建立起来,共产党之所以打败国民党,主要是有共同的价值观。国民党的三民主义,没有真正的实现。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民主、民权、民生的问题并没有解决,民权没有实行全国公选,民主的问题没有解决,民生的问题没有解决,国民党没有进行土改,土改不是好与不好的问题,而是没有解决民生问题。“民国公司”取代“大清公司”,并没有改变社会的机制,当时的老百姓生活状况并没有真正的改变。看鲁迅的《阿Q正传》发现,很多人在清政府已经垮台,民国政府已经建立了,还不知道民国政府是什么样的政府。因为民国政府只解决了上层建筑,没有解决社会的基础问题,民生问题没有解决,使三民主义成了束之高阁,没有真正的践行起来。五权宪法,被各大利益集团,为了自身的利益,消耗殆尽。

  共产党为什么有战斗力?因为其内部的治理结构非常严谨。

  

  一、C模式在公司治理中的应用

  宇宙之所以生生不息,因为能量代谢。代谢包括能量的释放和能量的储存,你的能量消耗殆尽,新的能量资本进来之后,取代你获得管理的资源,通过管理资源使企业快速发展,并购市场也是能量交换。评审制度就是C理论的监督体系,儒家讲究内省,通过自我的提升,从而达到内圣的目标,这个目标不完全是说只有自省就可以实现,外在也有管理体系。

  1、A体系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A体系在公司的内部治理中,是通过股东权力的保护,与股东大会来发挥作用。公司的股东大会是最高的权利机关,公司的股东大会决定公司的发展方向,决定着董事会的建立,决定着公司的权利的变更。股东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是是决策机构,按照股东大会的要求,将公司的战略、愿景变成现实。通过董事会的决策机构,来决定公司重大的方向,战略的调整,重要人事的任免,财务的预决算等等。董事会非常的关键,如果董事会设计的不好,这种决策机制就体现不出来。当然董事会有各种形式,有欧美式、德国式、日本式、中国式。中国是把欧美的董事会体制融合了德国的模式,形成了现有的董事会机制。董事会的规模,有双层、单层,规模有大有小,原来的董事会是单数,现在流行双数。为什么单数,假如说一个公司有5个人,最后一个人的决策决定了公司总的方向,奇数的董事会也未必合理,现在有双数的董事会,造成另外一个结果是意见不合无法确定,所以任何制度都不会是完美的。这就是说A体系为什么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你的制度设计的再完美,都会存在问题。      

  董事会的组成,董事资格的审核很关键。董事在董事会中起不到作用,因为很多董事的选拔是董事长说的算,跟他表决不一致,下次则剥夺你董事的资格。再有独立董事不独立,因为独立董事的薪酬来源于公司,表决和公司不一致,没有体现老板的价值,很容易导致失去董事的资格。很多人因此失去个性,没有独立的价值判断。

  任何人想放大自己的价值,或通过别人来放大自己的价值都是一种愚蠢的行为。我们希望独立董事独立起来,每个人都带有自己的方式来工作,到美国的院校会发现,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的院标,有自己的文化,有融合也有个性。这才是我们需求的。   

  监事会起不到监事会的作用,没有履行到职责,因为监事会民意上独立,实际上不独立。比如,纪律检查委员会,市里的纪委书记,不敢按照原则监督同级的市长、市委书记。特别是自下而上的监督。监事会和董事会是两个独立的机构,虽然是平级的,但监事会的很多事都是由董事会说的算,比如财政拔款、编制、福利待遇,激励机制等等一系列事情都是由董事会决定的。

  激励机制有三种:现实激励、未来激励、潜在激励。我们往往谈的是现实激励中的一部分,比如物质激励,人们通常看重的是发多少奖金,但真正的激励是一个既有精神的激励,也有物质的激励,将来我们要建立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并存的激励模式,还要开发潜在的激励和未来的激励,潜在的激励就是对人做进一步研究,不仅是文化精神激励、物质激励,更关键是未来的激励,必须有共同的愿景,并且被大家所认同。

  针对不同追求的人采取不同的做法,这就是未来的激励,我们要建立共同的愿景并实现它。无论是什么样的激励,最关键的是建立一个快乐的、赏心悦目的组织。让大家感觉到上班是种快乐,让大家认为有压力是对自我提升的需求,将压力看成是自我成长的需求,这样你工作时才会快乐。如果把压力只看成是压力,那么你会工作的很痛苦。企业的愿景不仅要被大家认同,还要有一个与之相匹配的组织建设。内部的审计制度也很重要,它是自我循环,自我清洁的工具。

  A体系是内部治理的分析系统。比如说,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如何通过A体系合理科学的设立?以哪种方式、哪种规模合适?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而只是适合与否的问题,管理没有真理,管理只有适合,适合就是管理。不能说谁的管理模式更先进,只能说这个模式更适合他。有的模式并不先进,但是为什么企业还会发展的很快,看起来不好的模式,但是发展的的确不错。比如华为老总任正非,将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缔造成了中国最大的软件公司,华为的发展壮大对其他软件公司造成了威胁,因为华为产品的质量好,价格又便宜,所以华为在全球的市场上所向披靡。

  2、A体系与C理论的关系

  A体系工具帮助你把外部的东西,进行量化从而实现,这就是A体系与C理论的关系。通过C模式与公司治理的结合,就会发现,其实任何事物都是生生不息的能量的交换。一个公司倒闭是能量衰竭,一个公司兴起是能量聚集,兴起的公司兼并了倒闭的公司就是一个交换的过程。公司的倒闭和兴衰,放大了就是社会,再放大就是国家。

  在整个的C模式里也是这样,任何的管理,任何的治理,再完美的治理制度都有缝隙,再完美的治理结构都有偏差。民主制度好,德国就是民主制度,却产生了希特勒这样的纳粹主义,结果把整个德国带到历史的深渊,德国历史的负债太重了,德国的总理到哪里都要下跪。日本的首相到哪都有人抗议,这种历史的负债会永远背下去。我们看C模式和公司治理会发现,技术永远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我们的管理模式再好,都会有漏洞,这个漏洞不能去攻击,一时得手,但最终会失手,因为你偏离了方向。你必须认识到我们A体系有缺陷时,要用C理论的眼光去看,怎么样宽容它、完善它、补充它、发展它。用C理论的目光来看A体系,才会把A体系的事情做好,如果用A体系攻击A体系,可能会一时得逞,但最终会走向不好的结局。扩大到组织里面也是如此,在公司的治理里,制度虽然很美丽,但不是万能的,任何一个制度都是如此的。虽然C理论,综合了整个的外部治理的系统,形成了外部治理的模式,但是只有这种模式,没有A体系的路径支撑,那也是不可能的,所以A体系和C理论是刚柔相济,内与外是二者兼容,不能孤立求证,不能只看到A体系,看不到C理论,要放大眼光,从全局看局部,才会发现局部的问题更清晰,如果只看局部,局部的问题更复杂。通过C模式可以分析应用一个公司如何采取治理模式,使企业能够基业长青,不仅有一个很好的方向和速度,还能在正确的轨道上永续的发展,基业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