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财经要闻(2010.7.12-2010.7.18)


一、    宏观经济

经济半年报出炉:GDP减速符合宏调预期

715日,国家统计局如期公布二季度及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11.1%,二季度GDP增长10.3%,比一季度回落了1.6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在发布会上指出,尽管二季度的经济增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落,但是仍运行在正常的增长区间。他表示,国民经济总体态势良好,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中部地区增长最快

根据初步测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17284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367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85830亿元,增长13.2%;第三产业增加值73643亿元,增长9.6%。这一组数据表明,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增加值涨幅较大,说明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取得初步成效。同时,工业增速总体较快,企业效益大幅提高。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增长16.7%,中部地区增长20.7%,西部地区增长17.6%。这表明中部经济正在强势崛起,而西部大开发战略正在拉动西部地区进入快速发展通道。

人民币存贷款余额的数据引发业界关注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研究所所长贺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解释称,贷款余额同比少增2.7万亿,这表明国家在压缩贷款,特别是严控房地产贷款起到了明显效果。

另一方面,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同比少增2.3万亿元,其中的原因则很复杂,很难说清楚具体原因。他认为,在2008年,由于金融危机导致市场大量资金不敢扩大投资,所以在2009年度作为存款回流到了银行;但是,今年以来存款余额同比少增2.3万亿,这一方面是由于4万亿刺激政策带来的投资扩大,另一方面说明国内消费市场启动了。

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669亿元,同比增长18.2%。汽车等热点消费快速增长。

二季度增速为何回落?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从多个方面进行了解释,他指出,二季度GDP增长10.3%,比一季度回落了1.6个百分点,这是由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回落的速度更大一点,回落了3.7个百分点。这影响了GDP增长。

在发布会上,当记者问到,现在国民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出现了什么新的特点?全年8%的增长目标是否可以实现?

盛来运回答说,大家对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都比较关注,我想用一句话来概括上半年总体运行态势的特点。总的来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总体态势良好,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国家统计局的上述观点得到了业界专家的认同。经济学家汤敏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季度经济增速太快,国家为了防止过热加大了宏观调控,二季度的回落很自然。现在看来,整体经济运行态势基本符合预期。

但是,有经济学家认为,下半年经济增长将难以达到第一季度或者第二季度的高速增长。发改委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明年回落到8%的概率极小,但是回落到9%附近的概率偏大。他预测说,2011年中国GDP增速将在9%附近,很难再保持10%以上的高速增长。

 

二、    行业经济

外需疲软 下半年出口将回落

6月份我国出口增速超出预期,但贸易政策改变带来的突击出口是主要原因。目前欧美国家补库存已进入尾声,美国的二次去库存和欧洲的财政紧缩政策将对我国未来的出口带来压力。与此同时,低基数效应的逐渐消失也会加速出口增速的下滑。

突击出口扮靓6月数据

6月份我国的出口增速高于预期,但究其原因,主要源于钢铁化工等产品出口退税政策取消导致的抢出口行为。

622日,有关部门宣布自715日起将取消钢材、有色金属、橡胶等406种出口产品的出口退税。出口退税的取消无疑将加大相关行业的出口压力。以钢材为例,出口退税取消品种几乎涉及全部热轧板带、80%-90%的型材产品,而板材和型材又是钢材出口的主力品种,因此影响巨大。由于政策从出台到落实存在时间差,因此相关企业纷纷赶在政策实施前夕加快出口,造成出口金额短期大幅波动。

数据显示,尽管翘尾因素持续减弱(20095月开始,钢材出口进入快速复苏期)、钢材价格继续回落,但6月份钢材出口金额仍然同比增长了248%,增速较5月大幅提高58个百分点。此外,化工塑料制品6月出口同比增速达46%,较5月份提高11个百分点,短期波动也非常显著。

虽然今年1-6月的出口额创下历史新高,但6月份的出口增速已经开始触顶回落,如果剔除掉出口退税取消所导致的相关企业突击出口因素外,出口继续向上攀升的动能无疑已迅速衰减。另外,上半年出口同比增速的大幅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去年同期低基数的推动。随着去年下半年出口的复苏,今年7月份之后的低基数优势将逐渐丧失,特别是7月、9月、10月的出口增长将面临高基数,这将对出口增速构成压力。

外需疲弱制约出口增长

上半年美国和欧洲补库存带来的需求反弹是中国出口恢复的关键因素,但欧美市场补库存已进入尾声,中国的PMI新出口订单指数在5月、6月份环比回落0.72.1个百分点。历史数据显示,我国PMI新出口订单指数大致领先出口增速3个月,领先指标的加速回落意味着未来出口增速将持续下行。

从外围主要经济体来看,美国目前正处于补库存周期后的二次去库存阶段,各项经济指标均开始出现滑落。5月份耐用品订单经过季节性因素调整之后的总价值降至1920.1亿美元,环比下降1.1%5月份除国防外的耐用品订单出现了20099月以来的首次环比下降。零售数据方面,自从4月份零售额达到阶段性顶峰以来,5月和6月连续滑坡。历史上,美国零售额一向是中国对美出口金额的先行指标,尽管对美出口在6月份仍出现较大上升,但上升幅度已较上月有所回落,因此预计我国对美出口会很快出现下降。

同时,5月、6欧元区的PMI指数持续回落,英国的制造业和服务业PMI指数在6月份双双下滑。由于欧洲各国纷纷紧缩财政支出以应对过高的政府债务,再加上补库存需求的逐渐完成,未来紧缩政策对其进口增长的负面影响将逐渐显现,我国对欧出口增速也将面临下滑压力。

伴随海外市场补库存行为的终结和低基数效应的逐渐失去,下半年我国出口增速的下滑不可避免。

三、    地方经济

国Ⅲ”摩托车遇冷 摩企面临全线亏损

最近,嘉陵工业集团市场部部长潘修环将自己的QQ签名改成了水煮国Ⅲ”,因为推广国摩托车成了他近段时间最大的任务。

从今年四五月份四处招人加班加点赶生产,到现在的大量压缩产能、工人待岗,摩企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经历冰火两重天。昨日,记者从我市多家摩企了解到,由于71日开始,国车型停产,国车型则处在推广阶段,目前摩企产能下降30%以上,预计下半年行业将面临亏损,部分实力弱小摩企或将出局。

摩托全行业面临亏损

按环保部、标准委等部门颁布的《摩托车国Ⅲ标准》规定,从今年71日起,所有摩托车厂家不能再生产尾气排放标准为国的摩托车型,改为生产国型。国车型的销售期延续到今年1231日,用半年的时间消化厂商库存,更好地实现国到国的过渡。

如今,包括嘉陵、力帆、宗申在内的我市多家摩企,从71日之后就开始减产。减产是普遍现象,目前全行业都没有铺开生产国产品。鑫源摩托一位高管表示,目前国摩托还在推广阶段,大面积上市可能要在8月份之后。

从国Ⅲ摩托车生产投放流程来说,需要经过检测、申报、试生产、批量生产等阶段,从生产到投入市场,至少需要半年时间。而我国只有4个摩托车检测中心,月检测能力200多个产品类型。中汽协摩托车分会的数据表明,截至目前,只有不到2000种车型达到国标准,不到国车型的一半。

中汽协摩托车分会秘书长李彬表示,目前摩企全行业产量与7月之前相比,可能减少30%以上。全行业都将面临着亏损,工人面临待岗,这种状况可能要持续34个月。

“今年上半年由于出口大幅回升,以及国Ⅱ最后生产期,几乎所有厂家都加班扩产,备足货源,而国Ⅲ还在推广期,减产是必然的。”隆鑫工业公司人士分析,骤然大幅减产,实力强的企业还能应付,但一些实力稍差的企业,下半年部分可能出现资金链绷紧或断裂,甚至被淘汰出局。不过,我市几家年产量不足10万辆的小摩企大多都称公司的国车型正在检测正在上公告目录”“产品将陆续上市等。

按揭消费推国Ⅲ摩托

国Ⅲ摩托的推广难题在于价格高,与国Ⅱ相比要贵几百上千元,对于摩托车的消费群体来讲,或许难接受。一家摩托车超市内,不少摩托车上都贴着首付和按揭的金额。“最低首付1成,你就可以把车开走。销售人员介绍。

“我这辆车总价5800元,我首付1800元,每月按揭441元,我准备用来跑点小生意,购车款就还上了,手续也简单。一位办理按揭购车的消费者说。

“按揭摩托车在国外非常盛行,只是国内并不普遍,正好国Ⅲ车出来,加重了消费者购车成本,按揭的消费方式就更容易推广了。”摩托车超市负责人说,这种方式正逐渐被国内厂商接受,但要多出一些利息,有些消费者还是不愿买账。